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目的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最近数十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衰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群结构趋向老龄化,其总发病率也将随之增加,对社会产生严重的经济负担。对其发病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将有助于改善此类病人的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肌的原发性或继发性病变导致心肌细胞的慢性缺血、缺氧,使心肌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可以推测,心肌损伤程度应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加重。但是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心肌损伤的手段。 心肌细胞膜的损伤可引起细胞质内一些小分子蛋白质的释放,如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或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肌红蛋白(myohaemoglobin,MHb)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等,成为检测心肌细胞损伤的重要标记物,目前这些标记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中应用较多,而其在血清中的水平能否反映心衰患者心肌损伤的程度及动态变化研究甚少。 运动治疗是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它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增加,生活质量改善,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