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文字编排在内文版面中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_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铅字时代,拉丁文字的印刷字体由于需要考虑到“连字”(Ligature)和“字偶距”(Kerning)等特殊字符的设计,所以相对于每个文字都有自己独立属性的汉字来说,拉丁文字的排印(Typography)要复杂得多。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自古腾堡(Gutenberg)发明西方活字印刷术以来,欧洲和美国的印刷家们对拉丁文字的排印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并最终通过一代代人兢兢业业的实践和创新开发出了一套十分复杂和完善的排印系统和测量系统。反观中国,尽管发明“活字印刷”的时间比西方早了近四百年,但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限制往往是在某一个阶段就停滞不前,历史上也一直没有为汉字的活字印刷提供系统性发展的良好契机。从目前所能掌握的资料看,中国传统书籍内文版面中的文字编排从宋朝以后就逐渐定型,一直沿用千年至清末时期都未曾有重大的改变。直到二十世纪初,由于当时整个社会受到“新文化运动”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影响,中文的文字编排改变了沿用数千年的竖排方式而改用横排,这不仅使得汉字在编排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最终造成了汉字在编排上一直缺少专业的研究。中英文文字编排上的差异归根到底是由两种文字形态所造成的,汉字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并且是在世界范围内仅存的尚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而英文则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国际性语言也是拉丁文字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字。这两种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文字属性,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字编排规则,所以在对文字编排的研究过程中,本人也十分重视对字体的研讨且对中英文的字体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比。   本文以中英文文字编排在内文版面的对比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的演变、字体的选择、段落中的基本要素和文字的排列形式等四个方面对中英文文字编排进行系统地梳理。借以英文文字编排成熟的系统理论,尝试通过采用科学和系统的数值分析来探讨如何达到中英文字编排最佳的视觉效果,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中英文文字编排以及进行混排时的若干影响文字编排的关键要素,最终将得出的结论作为日后具体设计实践的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中国文人画是所谓文人之画,不言而喻,乃是文人的画。文人画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精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代表。其将诗、书、画、印融于一炉,把文人画艺术推向了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海因里希·涅高兹,是闻名世界的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俄罗斯钢琴学派的重要代表性人物之一。他以学识渊博、演奏富有情感、诗意和独特的见解而著称于世,他培养的许多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