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民族地区的居住特点以杂居为主,在民族杂居区的学校呈现出多民族共校的特征。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学生在一所学校学习,学业成就会呈现出群体性差异的特点。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典型的民族杂居区,木里县屋脚小学和固增小学的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存在差异。 从总体上来说,屋脚小学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差异较为明显和简单,其主体民族——彝族学生在学业成就的各个方面都要高于非主体民族——蒙古族学生。固增小学的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差异情况就相对较为复杂,在学业成就的不同层面差异状况不同。屋脚小学彝族学生的在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方面要高于蒙古族学生,并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学习方法上,彝族学生的预习情况要优于蒙古族学生,但两者在作业情况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价值观方面,彝族学生的个人理想与蒙古族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彝族学生的民族认同要强于蒙古族学生,但两者在品德行为和国家认同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固增小学中,汉族学生的学业成绩最好,其次是苗族,再次是彝族,最后是藏族;在学习方法上,汉族和苗族学生的预习情况要比藏族和彝族学生好,不同民族学生要在作业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学习兴趣上,苗族和汉族的学习兴趣要比彝族和藏族学生更浓厚;在学习态度上,固增小学不同民族学生在学习的注意状况上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但在学习自信心方面,汉族和苗族的学习自信心要高于彝族和藏族。在价值观方面,汉族、苗族、彝族和蒙古族学生在个人理想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品德行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自然环境状况、各民族的经济状况、文化环境状况、学校环境状况、各民族家长的教育观念状况是造成主体与非主体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差异的主要原因。自然环境状况决定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状况,在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学校中同一民族学生较为亲近,交往更为频繁,学习习惯也趋向一致;各民族的经济状况差异越大,各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差异也就越大;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教师的民族构成、师生和生生的交往状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不同民族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的高低。因此,缩小经济差距,激发社会对各民族人才的需求;普及学前教育,提高各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利用培训评价机制,提升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家长良好的教育观念是提高不同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