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因子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影响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chenrg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豆科牧草,有很高的农业经济价值,被称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是自然界效率较高的固氮体系之一,能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对于保护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环境因子的限制成为共生体系不能在农业生产上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是倍受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铅和镉污染尤为突出;另外,紫色土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壤资源,在西部地区分布面积较大。然而,国内外有关这些环境因子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系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采用室内培养、盆栽试验以及田间对比等方法详细研究了重金属铅和镉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植物体的生长和共生结瘤固氮的影响以及不同紫色土上的土著紫花苜蓿根瘤菌的分布、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共生结瘤固氮等方面,旨在考察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为构建高效、抗逆的共生固氮体系和镉、铅污染区域的生物修复以及寻找适宜不同紫色土的高效共生体系和充分利用紫色土资源发展牧业提供一点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 镉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Cd2+浓度在0mg·kg-1~10mg·kg-1范围内,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当浓度达到30mg·kg-1以后,它对发芽的抑制作用表现非常明显,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急剧下降。种子萌发以后,其植物体的抗性大大不如种子,在低浓度Cd2+中表现尤为突出;不同浓度的Cd2+对芽和幼根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幼根的抑制作用大于芽;对活力指数也有显著影响,基本上是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活力指数不断下降;高浓度Cd2+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非常明显,当浓度达到50mg·kg-1以后,幼苗的生长几乎被抑制。 2 铅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Pb2+的浓度在0mg·kg-1~100mg·kg-1范围内,铅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大,没有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该浓度范围内,各加铅处理的幼苗生长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当Pb2+溶液浓度再继续增加,达到250mg·kg-1以后,其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均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毒害作用。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紫花苜蓿幼苗对铅表现的抗性明显不如种子,铅对幼根的毒害作用要比芽更明显。 3 镉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 土壤中镉浓度较低时,镉对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生物量、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土壤中镉添加量达到3.0mg·kg-1后,随着添加量的不断增加,各指标均不断下降。镉在紫花苜蓿
其他文献
由于政府监管部门与机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构建了机场安全运行监管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对博弈双方复制动态方程的求解与分析,建立了由政府监管部
该文构建了一套分阶段评价边疆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包容性增长水平差距的指标体系,将1980-2015年分为七个阶段,对我国边疆地区与其他地区包容性增长的差距进行测度。结果表明:
<正>1造纸术的源流造纸术是对中国古代的造纸技艺的一个特有的称呼。它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纸不是天然物质,而是人造物质。纸的诞生由此而对世界文化和
西方服装表演自1391年产生以来,经过600多年的发展衍变,逐渐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并且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而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服装表演行业的发展才几
装饰织物在营造家庭舒适氛围,调节人们心理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将大自然中变化万千的自然肌理元素引入装饰织物的图案设计,是家用纺织品设计的趋势。本文从自然肌理的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对城市水环境正常功能的发挥构成严重的威胁,加强污水处理,控制氮、磷等营养性物质的排放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DE型双沟式氧化沟(也称BIO-DENI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供销合作社是新中国发展较早的农民合作组织,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农村
提出了一种基于变速恒频双馈电机的风电场电压控制策略,该策略以风电场出口升压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控制目标。介绍了该控制策略的总体结构,阐述了风电场高压侧电压控制的原理
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物业管理作为一种专业化、企业化的不动产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物管市场和物管模式,在
商事信托以财产的双重所有权为基础,其精髓就在于它移转并分割所有权的设计。由此,受托人与受益人分别为信托财产的管理者和收益享有者,构成了信托平衡机制的核心。但由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