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深层发酵产物中DPP-Ⅳ抑制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99z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 peptidase IV, DPP-IV, CD26)是近年来糖尿病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其底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具有控制血糖的作用,但是其在体内分泌后很快便被DPP-IV降解,而无法发挥生物效应。DPP-IV抑制剂可以有效延长GLP-1的半衰期,从而起到降血糖的作用。目前已有多个DPP-IV抑制剂药物上市,还有许多药物已处于Ⅲ期临床阶段。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Pers.: Fr.) Pilat.(syn;Fuscoporia oblique (Pers.:Fr.)Aoshima)是一种珍稀的药食用真菌,对胃癌、肠癌、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具有防治作用,由于桦褐孔菌野生资源匮乏,深层发酵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桦褐孔菌的生产。本研究室前期研究发现桦褐孔菌发酵产物对DPP-IV有抑制作用。本论文研究了桦褐孔菌的发酵特性,并采用深层发酵技术制备了桦褐孔菌的发酵产物;采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结合优化后的DPP-IV抑制活性体外评价模型对桦褐孔菌发酵产物中的DPP-IV抑制活性组分进行了筛选;采用结构解析技术对筛选所得的DPP-IV抑制活性化合物进行了结构推断,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对活性化合物与DPP-IV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50L发酵罐对桦褐孔菌进行规模化发酵,第9d生物量达到最大(8.6g/L);得到桦褐孔菌菌粉201.96g,得率6.73g/L;桦褐孔菌发酵液冻干粉117.91g,得率为3.93g/L。采用不同溶剂对桦褐孔菌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得到10种提取物,对各提取物抑制活性进行评价,其中菌粉氯仿提取物及发酵液甲醇提取物活性较高,200mg/L浓度时活性组分DPP-IV抑制率分别为38.1%和31.2%。(2)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大孔树脂柱层析、制备型HPLC等多种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对菌粉氯仿提取物及发酵液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200mg/L浓度时活性组分抑制率分别升高至47.1%和51.7%,分离得到了活性部位FⅡ-1、F′Ⅱ-3以及单体化合物。(3)利用UPLC-Q-TOF-MS对活性部位的化合物结构进行推断,推断出20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生物碱类物质11个,甾类及三萜类5个,其他物质4个;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化合物与酶分子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通过与已上市药物Sitagliptin比较,结果显示化合物5、8、9、14、15与DPP-IV分子亲和力较强,可能是活性物质。
其他文献
在分析北京地面沉降灾害现状、现有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基础上,对比InSAR监测与传统分层动态监测、高精度水准测量、GPS测量等在区域地面沉降监测时效性、精确性和经济性等之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战略部署的重点,而土地是维持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只有解决好农村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才能使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农民的收入得到增加、
监察制度是保证政府廉洁高效的重要制度。御史台制度、谏官制度和封驳制度是唐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唐代特定时期政治的清明与监察制度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完善问责制需
本文研究内容以及成果如下:(1)采用乙酸、甲基丙烯酸、辛酸、马来酸酐、草酸与三乙醇胺反应分别合成Z1、Z2、Z3、Z4、Z5,本文研究了酯化反应的反应温度、催化剂选择等,最终确定理
<正>思想政冶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面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一系列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冶工作亟须在观念、内容、形式、方法和队伍素质等方面改
永胜县适宜种植玛咖,其经济收入是高寒山区农民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永胜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产业,政府应加强引导,农业科技人员加强指导,企业配合,以此推动玛咖产业不断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调整的特殊时期。利益格局的调整与社会控制模式的变更,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的加速,使社会矛盾和冲突日渐增多。特别是因国企改制、
<正>谢颂羔(1895—1974),浙江宁波人,生于杭州。祖父谢行栋(1825—1895)早年师从的丁韪良(W.A.P.Martin),是美国北长老会在中国按立的第一位牧师;父亲谢志禧(1863—1937)曾长
在不同盐碱含量的试验地块下,通过整个生育期对供试材料耐盐碱指标的测定,评价了玉米骨干自交系的耐盐碱性,并对供试材料的耐盐碱性划分了等级。结果表明,成株率、株高、绿叶
土壤供应微量元素不足会造成玉米缺素症,黄海地区的玉米缺素症状非常普遍,对玉米产量和质量以及抗病、抗虫、抗倒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介绍了玉米缺素症的症状、诊断以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