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村芯子,又称为抬阁,是一种集戏曲、杂技、舞蹈、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周村芯子是明清时期周村老艺人从高跷和蜡烛灯台得到启发,依靠发达的织机技术集体创造的。芯子起源于周村,后传至博山,嗣后又波及淄川、张店和临淄等地,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周村芯子因其所承载的独特历史、表演者精美的服饰以及扮玩的惊险于2007年由周村区文化局上报,次年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项目抬阁(芯子、铁枝、飘色)的子项目。周村芯子一直以来是周村元宵佳节扮玩活动的最大看点,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远近闻名。但21世纪以来,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科技信息更是一日千里,人们特别是农民群众的传统社会生活受到了极大冲击或影响,社会各界对周村芯子的参与积极性和关注度不断下降,致使周村芯子已经逐渐边缘化了。虽然周村芯子扮玩团队还在努力坚持,但其精彩程度大不如往日,目前面临着失传的困境,亟待保护、继承和发展。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概述了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芯子类民俗以及民俗志等相关概念和理论。前两者的概念梳理明晰了周村芯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位置以及具有的独特性;民俗志的理论梳理则为田野调查和日后文本写作提供了基础。第二章通过梳理芯子类民俗的起源和流变情况,从而对周村芯子的源流和发展历程进行探讨。明确芯子类民俗之间的时空联系,以及周村芯子的起源时间和来由,阐述周村芯子不同的发展阶段;并通过与山东其他地区的芯子对比,进一步明确周村芯子的特色。第三章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两方面详细概述了周村芯子的起源地的情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叙述了周村的地理空间环境和历史文化发展。第四章则是通过周村芯子的实况记录,重点对周村芯子的表现形式与表演程式、周村芯子的表演者与观众参与以及周村芯子的表演题材进行详细论述,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揭秘神奇的周村芯子扮玩活动。第五章在上一章节论述的基础之上,认识到周村芯子所具有的学术研究价值、现实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并指出周村芯子近几年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时代背景冲击的困境和遭遇失传、资金匮乏以及周村芯子自身局限发展等困难,并从时代出发提出相应对策来促进周村芯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