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生素是治疗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虽然可以有效防治疾病,但在临床应用上还存在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有些用药者还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含量分析依然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重现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这类药物的分析检测。本论文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综述,介绍化学发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发展前景。第二章至第六章是实验部分,内容如下:第二章研究了头孢噻肟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分析应用。在硫酸介质中,头孢噻肟钠对高锰酸钾-乙二醛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噻肟钠的新方法。实验考察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和3种醛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发光强度与头孢噻肟钠的质量浓度在2.0×10-7~6.0×10-5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3.0×10-8g·mL-1;对4.0×10-6g·mL-1头孢噻肟钠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47%;在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介质中,头孢噻肟钠的碱性水解产物对鲁米诺-高碘酸钾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噻肟钠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相对发光强度与头孢噻肟钠的质量浓度在1.0×10-8~9.0×10-7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8.0×10-9g·mL-1;对5.0×10-7g·mL-1头孢噻肟钠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75%。利用两种发光体系测定粉针剂中头孢噻肟钠的含量,结果均较满意。第三章研究了头孢曲松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分析应用。研究发现,在碳酸氢钠-碳酸钠介质中,头孢曲松钠的碱性水解产物对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曲松钠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相对发光强度与头孢曲松钠的质量浓度在1.0×10-7~8.0×10-5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8.0×10-8g·mL-1;对2.0×10-6g·mL-1头孢曲松钠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6%。利用本法测定合成样品中头孢曲松钠的含量,结果较为满意。第四章研究了头孢替唑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分析应用。在氢氧化钠介质中,头孢替唑钠对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替唑钠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相对发光强度与头孢替唑钠的质量浓度在1.0×10-7~1.0×10-4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3.0×10-8g·mL-1;对7.0×10-6g·mL-1头孢替唑钠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6%。利用本法测定合成样品、粉针剂及尿样中头孢替唑钠的含量,结果均较满意。第五章研究了头孢呋辛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分析应用。在碱性介质中,头孢呋辛钠对鲁米诺-高锰酸钾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呋辛钠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相对发光强度与头孢呋辛钠的质量浓度在2.0×10-7~8.0×10-5 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3.0×10-8g·mL-1;对8.0×10-6g·m-1头孢呋辛钠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1%。利用本法测定合成样品和尿样中头孢呋辛钠的含量,结果均较满意。第六章研究了美洛西林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分析应用。在碱性介质中,美洛西林钠对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美洛西林钠的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相对发光强度与美洛西林钠的质量浓度在5.0×10-7~5.0×10-5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5.8×10-8g·mL-1;对8.0×10-6g·mL-1美洛西林钠进行连续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31%。利用本法测定粉针剂中美洛西林钠的含量,结果较为满意。第七章是结语,即对论文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