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ANA阳性的不典型膜性肾病与狼疮性膜性肾病、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关系,寻找对诊断狼疮性膜性肾病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的临床和病理学指标。
方法:
入选标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并行肾活检,临床、病理资料保存完整的患者,分组:血清ANA阳性不典型膜性肾病组(AMN,n=2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组(IMN,n=100例),狼疮性膜性肾病组(LMN,n=45例)。(1)回顾性分析各组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2)应用免疫组化法,对各组部分病例(AMN组19例,IMN组18例,LMN组22例)的肾活检组织进行IgG亚型染色,半定量分析染色强度;(3)对各组部分病例(AMN组3例,IMN组3例,LMN组5例)的肾活检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双染色,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肾小球沉积的IgG和C3的空间构象。
结果:
(1)AMN组起病年龄38±17岁,女/男比2.5:1,介于LMN(28±13岁,女/男比3.5:1)和IMN(48±14岁,女/男比0.9:1)之间,三组起病年龄均有显著差异(P<0.001),AMN组女/男比显著高于IMN组(P=0.017)。
(2)三组尿蛋白、血白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124,P=0.573),AMN组血液系统异常、血清抗SSA抗体阳性百分比较高(21.4%,40.7%),其它SLE临床表现出现率均小于20%。
(3)AMN组系膜增生、Clq阳性以及系膜区、内皮下电子致密物出现的百分比分别为67.9%、32.1%、92.6%、29.6%,显著高于IMN组(P<0.001),而与LMN组无统计学差异。
(4)AMN和LMN组肾小球IgG3沉积占优势的百分比分别为78.9%、73.9%,IMN组IgG4沉积占优势的百分比为61.1%,具有统计学差异(IMN vs.AMN,P<0.001:IMN vs.LMN,P<0.001)。
(5)IMN组常出现IgG和C3在上皮下的共沉积现象,而在AMN和LMN组中少见。
(6)在鉴别LMN和IMN的指标中,敏感性较高的有血清ANA(100.0%)、系膜区电子致密物(100.0%)和肾小球IgG4不占优势(91.3%),特异性较高的有系膜区电子致密物(100.0%)、内皮下电子致密物(100.0%)、免疫荧光Clq(96%)、血清抗SSA抗体(95.5%)、肾小球IgG3占优势(94.4%)和血清ANA(91.3%)。
结论:
(1)ANA阳性的不典型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类似,而在病理学特点、肾小球IgG亚型沉积与狼疮性膜性肾病更为接近。它有可能是狼疮肾炎中较为隐匿的一个亚群。
(2)血清ANA阳性、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是鉴别LMN和IMN的可靠指标,肾小球IgG3和IgG4的检测有助于LMN和IMN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