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联系愈发紧密,贸易成本正在不断降低。在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发展的今天,区域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各国都在寻求区域合作以实现本国利益的增长。东亚地区区域合作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东盟采取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成效显著,形成了以东盟为核心的中国——东盟、“10+3”、“10+6”的多种合作机制;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于2013年正式宣布启动;美国主推TPP进展迅速,已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东盟提出RCEP得到了成员国一致认可,亚洲已形成多种区域贸易合作组织并存的现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赢得了世界的瞩目。随着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不断增加,中国始终与亚洲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然而,2009年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并企图利用TPP重新获得亚太地区的主导权;日本、越南、菲律宾与中国的领土冲突不断升级,政治关系不断僵化。近年来亚洲地区时局的变化使得中国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日渐疏远,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中国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重新拉近与亚洲国家的贸易关系,推动本国在亚洲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因此,中国将自由贸易区合作上升成为国家战略,积极推进亚洲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利用FTA战略为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经济整合带来正面效应。本文从区域经济理论和自由贸易区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FTA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战略性意义,然后在“10+6”视角下,利用引力模型分析FTA给中国的贸易流量造成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亚洲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会给中国的贸易流量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应该积极推行亚洲FTA战略,在自贸区谈判中掌握规则和内容制定的主动权,推动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本文结构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意义和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阐述了问题的相关理论背景,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研究成果和结论。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国FTA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分析了中国积极推进亚洲地区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战略意义。第四部分是在“10+6”的视角下,从经济层面利用贸易依存度和贸易结合度指数对亚洲地区主要经济体的贸易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引力模型分析了FTA对中国的贸易流效应。贸易数据的收集从2003年到2012年,对东盟十个国家和中、日、韩、印、澳、新进行分析。考虑到文莱、柬埔寨和缅甸存在着若干年度相关数据缺失的情况,将其剔除,最终对13个国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一部分,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对中国在亚洲区域经济整合中的FTA战略提出相应政策和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利用贸易流量主要分析工具——引力模型对亚洲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给中国贸易流量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但是由于各国贸易往来的相关数据只更新到2012年,因此本文的数据提取只截止到2012年,从时间角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另外,本文采取的模型为引力模型,因此对福利等因素无法做出影响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