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参加灾难现场救援护士的认知、情绪和意志体验,以了解甘肃省灾难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以往有效救援经验,以期为系统的制定灾难护理培训体系及救援护士的心理干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便利抽取甘肃省参加灾难现场救援的8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并结合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从认知、情绪、意志体验三方面全面分析现场救援护士的心理历程。通过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7步法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灾难现场救援护士认知、情绪、意志体验三方面的主题:1参加灾难现场救援护士的认知体验1.1护士认为灾难现场救援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1.1.1管理能力:包括物资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团队协调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1.1.2紧急救护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实战护理技能、评判性思维、心理评估能力、卫生防疫能力、危险评估能力、多角色适应能力。1.1.3少数民族语言及风俗认知能力:包括了解少数民族常用手语、口语和风俗习惯。1.1.4健康教育能力:包括心理卫生宣教能力和疾病防治宣教能力。1.2护士认为影响灾难现场群体救护时效性的因素1.2.1护士认为对灾难现场群体救护时效性有利的因素(1)中医特色护理:包括针灸和药膳护理。(2)任务明确分工:包括明确划分片区救援任务、明确治疗和生活护理分工和明确角色分工。(3)受灾人群信任:尤其要取得孩子和语言不通的少数民族的信任。此外,余震不断时要赢得伤者信任。(4)伤者心理干预:包括精神出现异常的患者和失去亲人的患者。1.2.2护士认为对灾难现场群体救护时效性不利的因素(1)灾难护理装备落伍:包括卫生运输工具落伍、安全防护用品欠缺、护理设备过时。(2)个人救生包欠缺:无统一的食品、水、背囊、帐篷和日用品配备。(3)灾伤者心理护理缺失:包括截肢病人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妇女及儿童。(4)灾难护理队伍组织性较弱:包括出发前护理队伍组织性较弱和救援过程中人员配备临时调整及变动性大。1.3护士对缓解救援护理人员压力的建议:包括适当休假、团体咨询、个人心理辅导、颁发荣誉证书和举办座谈会。2参加灾难现场救援护士的情绪体验2.1护士在救援途中的情绪体验:包括恐惧、紧张、担心和自豪感。2.2护士在救援现场的情绪体验:包括震惊与心痛、紧张与焦虑、迷茫与无助、担心与害怕、责任感与使命感。2.3护士在救援结束后的情绪体验:包括焦虑、抑郁、内疚、不安和自豪感。3参加灾难现场救援护士的意志体验3.1对情绪认知的意志体验:护士在救援途中、灾难现场及救援结束后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情绪,并能认识到负性情绪对救援效果及今后工作生活的负面影响。3.2对控制负性情绪方法的体验:在救援途中及救援现场,护士采取倾诉、自我暗示和自嘲的方法排解不良情绪,意志力不同,对负性情绪的调控能力不同。救援结束后,护士主要靠时间来冲淡不良情绪,且需2周至1月负性情绪才有所缓解。结论:灾难现场救护不同于常态下的护理工作,它对救援护士的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通过参加灾难现场救援,护士发现了一些有利于灾难现场救护时效性的因素,同时也找出了对灾难救护时效性不利的因素,并提出缓解救援护士心理压力的建议。管理者应在备灾中遵循前瞻性、预见性、防患性原则,加强灾难状态下护士各个方面综合能力的培训、进一步深层次挖掘并借鉴对救护时效性有利的因素,并不断改进和改良灾难护理装备及个人救生包,同时在灾后及时了解护士个人需求,根据个人情况制订缓解救援护理人员压力的个性化措施。护士在救援过程中,负性情绪较突出,且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较单一。因此,除了平时常态下的备灾外,管理者应在救护过程中及时指导救援护士学会排解不良情绪的简单易行方法,以使护理人员更加精力饱满地投入救援工作,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最大限度的减少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