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经过几次重大的农业结构调整,即1978-1984年、1985-1991年和1992-1998年的调整以后,我国农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不仅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而且为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我国以前的历次农业结构调整都非常重视粮食总产量的增加,而没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阶段,而此时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已经实现由长期短缺向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阶段转变。所以,在我国新阶段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应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同时又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粮食作物是广东的主要农作物,粮食尤其是稻谷播种面积在种植业中仍然占很大的比重,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且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目前种植业种类、产品仍存在大宗产品多,名优产品少,一般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的问题;农产品结构性过剩与食品安全问题仍很突出;在区域布局上,没有根据各地气候、地理位置、土地资源和技术条件的不同,突出区域特色,把大宗农产品、优势农产品布局到优势产区,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带,造成生产上的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品牌的培育等。
通过比较优势理论,我们知道,该理论不但可以指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而且还可以指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调整。因此,本论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以广东省15种主要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包括水稻、薯类、大豆、甘蔗、花生、蔬菜、瓜类、柑桔、香蕉、茶叶、猪肉、牛肉、羊肉、家禽和淡水养殖,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测算了广东省各个市主要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在详细分析了各主要农产品生产比较优势的地区差异和各市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东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