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90例,按照放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三组,常规放射治疗组63例,静态调强放射治疗组62例,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组65例;常规放射治疗组采用CT模拟定位常规布野,实施双侧面颈联合野+下颈切线野放疗;静态调强放射治疗组由Pinnacle计划系统计算并且充分优化患者治疗计划,治疗采用IMRT技术,由西门子Primus治疗机实施治疗,鼻咽及上颈部靶体积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锁骨上区域采用常规技术单前切线野照射;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组由Eclipse计划系统计算并且充分优化患者治疗计划,治疗采用IMRT技术(动态调强),由瓦里安clinic ix 4948型加速器实施治疗,鼻咽及颈部靶体积均采用IMRT技术照射。通过DVH图和各层面等剂量线分布评估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形性及危及器官受量;RTOG标准评价三组患者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Log-rank法计算可能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模型计算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计算三组所有患者脑干剂量,分析脑干剂量的影响因素,卡方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K-M法进行患者生存率分析。结果:基本特征分析:三组患者在性别、T分期、N分期、病理类型的统计分析中,P值分别为0.566,0.507,0.443,0.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剂量分析:调强放疗等剂量曲线可以较好的将患者肿瘤靶区包围,给予周围组织较少剂量强度的照射。在常规放疗等剂量曲线分布分析中,除去肿瘤区外尚有较大面积的正常组织接受了等剂量照射的侵害,侵害率高于95%,100%的等剂量曲线等却难于包绕GTV。调强放疗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分析中全部患者的靶体积V95均大于100%,充分表明受照低于95%处方剂量的平均体积均小于1%。靶区适形度与均匀度分析、标准差(STD)、剂量均匀指数(HI)等参数比较,常规放疗组<静态调强组<动态调强组,各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调强放疗体现出较高的适形度与均匀度,测量数据的标准差、剂量均匀指数以及V95等均体现出较高的数值。串联器官最高剂量分布:脑干的分析为动态组(53.28±3.03)Gy<静态组(56.66±3.24)<常规放疗组(59.87±2.34),P值为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脊髓、左眼球、右眼球、左晶体、右晶体、视交叉分析中,最高剂量比较为调强放疗组<常规放疗组,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调强放疗之间无明显差异。三组患者的急性毒副反应包括皮肤、口腔黏膜、咽喉、血液学、腮腺等指标,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干剂量分析:当PGTV≤54Gy时,Dmax(≤54Gy)各组之间所占比例为常规组<静态组<动态组,各组之间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1cc(≤54Gy)各组之间体现出相同规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GTV>54Gy时,Dmax(>54Gy)与D1cc(>54Gy)间体现出相反规律,各组之间比较差异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放1毫米和2毫米动度数据分析:当PGTV≤54Gy时,外放1毫米:Dmax(≤54Gy)、D1cc(≤54Gy)、D01(≤54Gy)的数据显示常规组<静态组<动态组,各组之间比较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GTV>54Gy时,外放1毫米:Dmax(>54Gy)、D1cc(>54Gy)、D01(>54Gy)的数据显示常规组>静态组>动态组,各组之间比较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放2毫米的统计分析结果:Dmax、D1cc、D01的数据体现出与外放1毫米相同的规律,提示动态调强组在基础剂量上外扩1毫米或者2毫米后体现出最小的器官危及剂量及程度。绝对脑干Dmax单因素统计分析:T分期、N分期、GTV剂量、受侵斜坡体积、脑干距离正常斜坡最短距离、受侵斜坡距离脑干最短距离分析提示,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侵斜坡D95剂量P值为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绝对脑干Dmax多因素分析:三组患者受侵部位全侵及斜坡D95剂量两个项目的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期、受侵部位非全侵以及受侵斜坡体积等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率分析:5年总生存率、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局部控制率以及区域控制率统计分析调强组与常规组比较P值分别为0.030,0.038,0.040以及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调强放疗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率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GTV剂量、Dmax、D1cc的P值分别为0.890,0.877,0.744,0.498,0.455,0.371,0.575,0.6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同步化疗、GTV体积以及受侵斜坡D95的多因素分析中,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累积化疗周期的统计分析,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和静态调强放疗能够改善靶区剂量的分布,降低脑干的照射剂量,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调强放射治疗较常规放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局部控制率,有效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两种调强治疗方式之间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