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研究了华杂棉H318和华杂棉4号两个审定杂交棉品种的正交组合(B11×4-5,B11×119-1)和反交组合(4-5×B11,119-1×B11)F1苗期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以及华杂棉H318 F2的利用价值和制种产量,目的是为两个杂交棉品种的顺利推广提供理论和生产实践依据,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苗期农艺性状:两个杂交棉品种正交组合的杂种一代子叶面积大于反交组合杂种一代,且差异极显著,明显受到母体遗传的影响。从两个杂交棉品种正、反交组合前3片真叶发育速度来看,第一片真叶的发育与组配方式有一定的关系,趋向母本,因而,在受到核基因控制外,可能还受到母本的一些影响;第二片真叶生长发育开始,以后各片真叶发育速度逐渐趋向同步。正、反组合之间的苗高和主茎叶数差异不显著,表明两者的遗传主要受双亲核基因的共同作用。
2.不同生育时期叶片SPAD值:SPAD值是反映叶绿素含量多少的一个相对指标。两个品种正反交组合之间在各个生育期的叶片SPAD值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正反交一代之间叶绿素含量与组配方式无关。
3.正、反交方式组配杂种一代产量性状及其构成因素:华杂棉H318与华杂棉4号两个品种以正交的杂种一代籽、皮棉产量分别为305.6 kg/666.7 m2、313.8kg/666.7 m2和124.9 kg/666.7 m2、128.0 kg/666.7 m2;两个品种相应的反交方式组配杂种一代籽、皮棉产量分别为303.5 kg/666.7 m2、310.3 kg/666.7 m2和123.6 kg/666.7m2、125.9 kg/666.7 m2,差异都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均表现出较高的中亲优势和高亲优势;与对照(TD-5)相比,两个品种正反交一代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进一步证明华杂棉H318和华杂棉4号与目前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品种TD-5具有同等的产量水平,是二个值得推广的优势组合。产量构成因素中,华杂棉4号正交单株结铃数高于反交组合,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除此之外,其余性状在正反交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是正交组合单铃重和衣指的中亲优势、高亲优势和竞争优势都高于反交组合。
4.正反交间纤维品质比较:两个品种的正反交一代纤维品质主要指标差异不明显。按照纤维长度、整齐度、麦克隆值、伸长率、比强度的顺序,华杂棉H318正交五项指标分别为29.87 mm、84.23%、5.30、6.30%和29.97 cN/tex;反交分别为:29.84 mm、84.13%、5.27、6.23%和30.77 cN/tex。华杂棉4号正交分别为:30.80 mm、84.97%、5.29、6.20%和30.47 cN/tex;反交分别为:30.74 mm、84.53%、5.29、6.20%和30.67 cN/tex。两个品种的正反交一代纤维品质综合指标略优于对照,但两个品种的纤维品质杂种优势均不明显。
5.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籽棉产量与单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衣分呈显著正相关;单铃重与衣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结铃数成显著负相关;单株结铃数与衣分成显著负相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纤维品质各项指标之间相关不显著。在铃期,叶片SPAD值与单株结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铃期,SPAD值越大,叶片衰老慢,有利于后期铃数的增加。在纤维品质内部,纤维长度与马克隆值和比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伸长率与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6.华杂棉H318F2的利用价值:华杂棉H318 F2籽棉产量为295.2 kg/666.7 m2,皮棉产量为117.5 kg/666.7 m2,与F1相比分别降低3.40%、5.92%,与对照(TD-5)比较,分别降低2.51%、4.47%,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F2纤维比强度显著低于F1,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除此之外,其余指标与亲本及对照差异不显著;F2抗棉铃虫特性发生分离,有接近75%的植株继承了抗虫亲本的抗虫性,接近25%表现为感虫,抗虫性的遗传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表明华杂棉H318 F2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7.华杂棉H318制种产量:在相同田间条件下,非抗虫亲本作母本(正交)制种产量低于抗虫亲本作母本(反交)制种。当田间种植为密度1300株/666.7 m2时,反交制种产量最高,达74.9 kg/666.7 m2;正交制种产量最低,为51.6 kg/666.7 m2。反交种子子指变小,但两种杂交方式对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