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山水画图式研究 ——以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为例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文徵明的《拙政园诗画册》作品对园林山水画图式进行个案研究,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拙政园与《拙政园诗画册》,园林与绘画在发展进程中相互促进,园林与山水画、造园理论、画论、诗词的互动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对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的三十一幅园林山水画的对比分析,归纳出七种园林山水画图式分别是“竹林图式”、“松石图式”、“溪岸图式”、“高士隐居图式”、“登高望远图式”、“飞虹图式”和“奇石假山图式”。这七种园林山水画图式并非全由文徵明一人首创,在《拙政园诗画册》中有了集中的展示。文徵明的园林山水画图式在形成阶段有其代表性作用,将山水画图式运用的更为讲究,可见文徵明在绘制这套册页时的用心经营,每一幅画的图式、构图和内容的精心选择和安排。第三部分是园林山水画图式的多样表现形式,“因画造园”是园林山水画图式在造园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园林山水画图式对山水画的影响。通过对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的研究提炼出具有象征性的园林山水画图式,作为一种图像范本被普遍认可以及被复制模仿。园林山水画图式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符号,成为我们欣赏山水画的视觉习惯。文徵明《拙政园诗画册》中描绘了宁静和谐的园林山水,是文人雅士所向往的一种城市山林,承载着文人在山水间隐居的理想。
其他文献
如果说众多艺术表现形式是一首悠扬的乐曲,那么绘画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绘画是以线、色、面等元素为主在二维平面上绘制出具有一定内涵的平面视觉的艺术样式。与绘画相比,造型的表现力、体积感则是浮雕艺术表达的重点。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家则经常把浮雕感作为评判绘画的标准,到了现代,平面的绘画与三维的浮雕更是在空间形态的认识和表现上都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丰富性。因此,我选择研究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与浮雕感在空间上
油画艺术在传入中国伊始就是以具象的面貌出现的,建国以来我们又基本沿袭苏联学院派的具象教学模式。具象油画在中国油画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西方的油画领域也是较为重要的绘画形态,影响着当今中国油画创作者的创作模式与理念,同样也影响着我本人的艺术创作。具象油画作品中的“抽象”观念,是为了跳脱出自然物象的客观限制,了解其真正的内在本质而存在。对画面的抽象化处理则是艺术创作者根据客观现实以及自身创作经历、创
中国书画赖以绢质楮素,承载古人幽微之境。奈何楮素不坚,历代兵火丧乱、霉侵蠢噬,多散佚残破。幸而传承千载之传统书画修复技艺,维书画流转也。然其弊,亦不可不察也,缺乏统一的科学的基础,也无对书画自身诉求的“解读”,加之修复者本身素质的良莠不齐,致以修复效果千差万别。传统的修复理念可察之古人性灵,关乎书画本体;而西方修复理论以布兰迪《修复理论》为代表,辩证对待艺术品各种价值,科学的权衡后进行干预,且具有
随着雕塑中物质材料语言的深入发展,对于物质类型的划分也变得越来越细致,软质材料也成为近年来雕塑家频繁使用的物质媒介。对于以软物质为主要媒介的雕塑研究和梳理工作也变得必要起来。笔者以自身艺术实践中对于软物质媒介的使用作为兴趣出发点,结合现当代雕塑中软质材料呈现的形式和观念,以对物质媒介,即材料的使用和研究的视角来看待软质材料雕塑的形式特征和观念表达。通过对软质材料研究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提出可变的形态
柯尔内留·巴巴(C.Corneliu Baba)作为20世纪东欧国家中最杰出的油画大师,他的艺术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之间达到了统一。上世纪60年代,巴巴的作品被引入到中国,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一批油画家。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非传统的架上绘画艺术也随着科技、观念的更新及艺术本身所具备的消费属性的增强而逐步趋向主流地位。历经了古典、现代、当代之后,艺术本身所具备的情感性
马奈是19世纪重要的画家,毋庸置疑的是其作品具有划时代意义,马奈的宗教绘画在宗教题材的这个范畴内来说同样是划时代的。马奈一生中只有两张宗教题材的绘画,且都是在其艺术生涯早期。马奈的早期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与《奥林匹亚》都是异于传统的,具有反叛精神的绘画。人们很难把宗教题材这种传统的主题绘画同马奈联系到一起。所以本文要研究为什么马奈要画宗教题材,以及他的宗教绘画究竟有什么独特性。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中国画中的“线性”特质很早就体现出其时序性特征,中国画的线性艺术语言是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艺术精神的独特语言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殊的审美观与世界观。从最早的石窟壁画中就是以线为主要绘画表现形式,原始的甲骨文字就体现出了线条艺术的书写性,在敦煌石窟壁画中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线条的秩序性与节凑感。随着书法艺术的高度成熟,线条作为独立的艺术语言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代画家都受到书
当代已经进入了一个图像的时代,我们的视觉受到图像的指引,“观看”成为一种选择行为,不同的观看方式看到不同的世界。观看不只是视觉的看到,还是认识和感知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本文以“观看”为主线展开,将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和观众的接受活动联系在一起。对于艺术家来说,每一幅作品都反映了其独特的观看世界的方式,他们在观看世界的同时,也在创造被观看的图像,而观众作为“观看”的主体,也以“隐含”的方式参与在创作活
针灸起效作用机制是针灸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目前,基于还原论进行的针灸描述性、验证性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多为线性研究,研究两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对针灸的网络调节作用尚未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文章从制约针灸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瓶颈入手,客观分析了导致现有问题的原因,总结了针灸基本特点与网络生物学研究模式的共同之处,提炼总结出针灸网络生物学的概念及基本研究内容,并阐述了从外泌体入手进行针灸网
绘画作品是一个时代的镜子,它能够反应这一时代人们的观念、习俗、文化遗存,具有历史参考研究价值。本文所研究的“婴戏图”指的是以“描绘孩童嬉戏玩耍”为主要表现内容的人物画作品,它真实还原了宋代儿童的生活状态。在两宋时期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统治者对绘画的痴迷、宋代画院制度兴起等等原因,使婴戏图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因此宋代婴戏图无论从造型表现还是生动性上相比于前代都更加地驾轻就熟、游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