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水肥一体化冬小麦/夏玉米水氮效应及夏玉米氮肥供应决策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度集约化种植体系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资源短缺和粗放的水肥管理不仅造成了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而且降低了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于2018—2020年在关中平原开展了滴灌水肥一体化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试验,试验为3个灌水水平和4个氮肥用量的完全组合设计。其中灌水水平包括:充分灌溉(FI,100%ETc,ETc为作物蒸散量)、亏缺灌溉(DI,75%ETc)和仅灌施肥水(RF),氮肥用量包括:不施氮肥(N0)、低氮(N1,小麦季施氮85 kg ha-1,玉米季施氮90 kg ha-1)、中氮(N2,小麦季施氮170 kg ha-1,玉米季施氮150 kg ha-1)和高氮(N3,小麦季施氮255 kg ha-1,玉米季施氮210 kg ha-1)。以常规水氮管理为对照(CK,冬小麦越冬期、拔节期和夏玉米拔节期各灌水90 mm(畦灌),冬小麦和夏玉米施氮量分别为255 kg ha-1和210 kg ha-1)。研究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氮用量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单季及轮作系统产量、经济效益和水肥利用的影响;明确了夏玉米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累积量占植株总累积量比例的动态变化;构建了基于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的夏玉米叶片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探索了基于冠层高光谱反射率的夏玉米生长状况和氮累积量的估算方法,并提出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夏玉米氮肥追施量估算方法。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探明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氮用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氮肥用量对夏玉米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有着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0~150 kg ha-1的施氮量范围内,夏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秃尖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相同水分水平下N2和N3处理夏玉米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灌水量和水氮交互作用对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在不同年份之间存在差异,三季试验DIN2处理均收获了最大或与最大无显著差异的夏玉米产量,与CK相比,DIN2处理的产量在2018、2019和2020季分别增加48.4%、29.8%和30.5%;净收益在2019和2020季分别增加36.7%和39.7%。氮肥用量对冬小麦最大分蘖数、单株分蘖数、有效分蘖率、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有着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0~170 kg ha-1的施氮量范围内,冬小麦单株分蘖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千粒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相同水分水平下N2和N3处理冬小麦的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灌水量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FI和DI较RF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产量。水氮交互对穗粒数和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但对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P>0.05)。两年冬小麦最大产量均在DIN2处理下获得,分别为9.1 t ha-1和9.3 t ha-1,与CK相比,2018-2019和2019-2020季冬小麦产量分别增加了43.8%和56.4%;净收益分别增加82.8%和119.2%。(2)明确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及其轮作系统高产(≥95%最大产量)高效(≥95%最大净收益)的耗水量和施氮量区间。基于响应曲面法,分别以冬小麦、夏玉米和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年产量和净收益为响应变量,确定了冬小麦兼具高产(9.1 t ha-1~9.6 t ha-1)和高收益(11 545 CNY ha-1~12153 CNY ha-1)的耗水量和施氮量区间分别为434~496 mm和165~211 kg ha-1;夏玉米兼具高产(11.1 t ha-1~11.7 t ha-1)和高收益(15 017 CNY ha-1~15 807 CNY ha-1)对应耗水量和施氮量区间分别为458~500 mm和187~250 kg ha-1;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兼具高产(19.5 t ha-1~20.5 t ha-1)和高收益(25 624 CNY ha-1~26 973 CNY ha-1)对应耗水量和施氮量区间分别为885~949 mm和310~408 kg ha-1。(3)揭示了不同水氮管理策略下剖面土壤水分变化及残留硝态氮的分布特征。冬小麦对土壤水分的消耗深度可达320 cm土层,消耗量表现为RFN2>DIN2>FIN2>CK,且耗水量均超过90 mm,夏玉米季的降雨和灌溉可以补充冬小麦对土壤水分的消耗,但RFN2处理被消耗的土壤水分无法得到完全补充(夏玉米收获期180~260cm土层含水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另外,各处理以0~12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差值计算的冬小麦水分生产力(WP120)较0~320 cm土层计算的水分生产力(WP320)偏大,夏玉米则表现为WP120小于WP320,但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年角度出发,WP120与WP320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CK相比,RFN2、DIN2、FIN2处理施氮量减少了大约30%,但0~18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CK处理收获期植株地上部氮素累积量低于其他处理,这说明CK处理氮的损失较大。在0~60 cm土层,CK处理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冬小麦季不足0~180 cm总残留量的40%,夏玉米季不足30%)显著低于RFN2、DIN2和FIN2处理(冬小麦季均高于总残留量的50%,夏玉米季均高于总残留量的40%),但CK处理60~18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显著高于RFN2、DIN2和FIN2。可见,滴灌水肥一体化减量施氮能够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淋溶风险。(4)构建了夏玉米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累积量占植株总累积量的比例随出苗后天数的函数关系及基于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的夏玉米叶片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夏玉米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累积量占植株总累积量的比例在水氮供应良好(充分和亏缺灌溉的中高氮处理)条件下无显著差异(P>0.05)。基于此分别构建了水氮供应良好条件下夏玉米各器官(茎、叶和穗)干物质和氮素累积量占植株总累积量的比例随出苗后天数变化的函数关系。此外,分别基于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部干物质量(DM)构建了夏玉米叶片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并发现亏缺灌溉和充分灌溉条件下夏玉米叶片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各参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基于此构建了亏缺和充分灌溉条件下统一的基于LAI的夏玉米叶片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和基于DM的夏玉米叶片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5)构建了基于夏玉米冠层高光谱数据的地上部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叶片氮累积量估算模型。分别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极限学习机(ELM)、随机森林(RF)和PLS叠加策略的极限学习机集成模型(SEPLS_ELM)估算了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叶片氮累积量。结果表明基于PLS和ELM估算模型的精度相近且较低,基于RF和SEPLS_ELM模型的估算精度显著高于PLS和ELM,建模集的R2均在0.95以上,但基于RF的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叶片氮素累积量估算模型验证集的R2较建模集显著降低,分别为0.851、0.903和0.667,基于SEPLS_ELM估算模型验证集的R2较高,分别为0.955、0.969和0.831,RMSE分别为307.3 kg ha-1、0.24 cm2 cm-2和11.20kg ha-1,RPD分别为4.66、5.30和2.54。因此,基于SEPLS_ELM可以很好地估算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叶片氮素累积量。(6)提出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夏玉米氮肥追施量估算模型。通过整合夏玉米叶片干物质累积量占植株总累积量的比例、叶片氮素累积量占植株总累积量的比例、叶片临界氮浓度、地上部生物量(基于高光谱估算模型)和叶片氮累积量(基于高光谱估算模型)以及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氮肥利用效率,提出了夏玉米氮肥追施量估算模型。
其他文献
学位
花椒是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 L.)植物,在中国广泛种植。丰富的花椒种质资源以及不规范的命名方式造成品种混杂现象,加上不同的管理栽培方式和采摘干制储藏过程,市场上花椒品质和价格差异很大。花椒品质缺乏规范化的评价标准,通常只从某个品质性状入手,评价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品质性状易受花椒品种、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综合利用花椒种质
学位
棉花是新疆主要的经济作物,提升棉花产量是发展新疆农业经济的关键任务。但土壤盐渍化和水资源紧缺是导致土壤退化和制约新疆棉花增产的两个主要因素。生物炭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土壤改良剂,还可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甜菜是一种中度耐盐作物,其不仅可以在盐渍化土壤中正常生长,还可吸收盐渍化土壤中的盐分,降低盐分对土壤的危害,可作为一种生物降盐措施。因此,针对新疆地区水资源紧缺和土壤盐渍化问题,本文在膜下
葡萄是栽培历史最悠久、经济效益最高的栽培果树之一。世界范围内广泛栽种的欧洲葡萄品质优良,在鲜食和酿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抗病性差,易遭受葡萄病害的侵害。葡萄白粉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生产和栽培的病害之一,经常造成葡萄产量的巨大损失和果实品质的降低。已有研究证明葡萄中的白藜芦醇不仅具有抗病作用,且对人体具有抗癌和抗衰老等功效。因此,本研究以调控芪合酶基因表达产物白藜芦醇及其作用为切入点,以抗病性强
多倍体引起基因组结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的增加可能显著影响新形成的同源多倍体的形态和生理。多倍体在多个物种中抵抗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已有报道,然而,在木本植物的此类研究相对较少。与二倍体植物相比,多倍体通常被认为对更广泛的生态环境具有更高的耐受性。然而多倍体增加干旱胁迫耐受性的生理变化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中,为了避免嫁接植株的影响,我们采用无性繁殖遗传背景诱导的根系植株为试验材料。我
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所需营养物质为成熟及胚胎发育作准备。雌激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殖激素,在卵母细胞成熟发育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证据表明,自噬(Autophagy)作为一种细胞生存机制,在体细胞及颗粒细胞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有关自噬与卵母细胞发育的研究较少,在此过程中雌激素与自噬之间的联系更是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利用小分子抑制剂、免疫组织化学、细
随着纳米材料在工、农、医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并进一步通过食物链在高营养水平生物中积累。许多学者发现纳米颗粒能通过增强植物氮代谢、光合作用能力,以及提高肥料养分吸收利用率等途径来达到改善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的目的。同时,当纳米粒子大量存在植物体内时,纳米材料对植物也具有毒性效应,影响植物幼苗的萌发,根系、叶片的生长以及作物的生物产量。近些年,日益严重的土地盐碱化对农场品生产
学位
RNA解旋酶是一类依赖ATP水解进而打开双链RNA或重构RNA二级结构及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s)的马达蛋白,参与了几乎所有RNA的代谢过程。根据结构和序列的相似性,隶属于超家族2的RNA解旋酶被划分为五个家族,它们分别是DEAD-box、DEAH/RHA、NS3/NPH-Ⅱ、Ski2-like和RIG-I-like,其中DEAH/RHA是RNA解旋酶中除DEAD-box外最大的一个家族。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