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环境恶化已经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涉及企业与当地政府、政府部门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国家与地方的关系,现行体制使这些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我国绝大多数环境执法人员的“帽子”和“票子”均受地方政府制约,地方政府经济优先的发展观念严重制约着地方环保部门;我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实行多部门条块分割、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总管和其他部门分管相结合的体制,关系不明,各自为政。环境主管部门执法权限不足,行政执法手段单一,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一套科学、独立、公平的环境执法体制。但是目前我国对此尚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对整个环境执法体制进行研究和分析,改革环境执法体系的结构、功能及运行机制,为我国政府科学合理的环境执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结合本人在环境执法单位的工作体会,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社会制度及近年来环境执法的发展实践,对比其他国家环境执法的现状并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环境执法中的典型事件,总结提出了环境执法体制的定义,研讨了我国环境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革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的构想:1、遵循权威、独立、依法设置和精干效能原则改革我国环境执法的机构设置:环境执法机构设置应实行环境保护执法的垂直管理,从而排除行政干扰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应设立直属机构、派出机构、咨询和协调机构。2、环境执法职能和权限应进行重置,集中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能,赋予环保部门对分管部门法定的监督指挥权和最终决定权。3、授予环境执法主体行政强制权,加大环境行政处罚力度,增强环境执法强制方式的效力;同时要改变行政执法方式单一的现状,以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非强制性方式实现政府执法由强制性→弱强制性→说服性的转变。4、环境执法过程中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调动公众的积极性。5、提出并简要论述了“行政+司法”的新型执法模式是环境执法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创新点:1、系统地研究了环境执法体制(包括执法机关的主体结构体系、职能配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及其运作方式,提出了改革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的构想。2、简要阐述了公众参与性与民主化改革在环境行政执法中的应用。3、提出并简要论述了“行政+司法”的新型执法模式是环境执法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行政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有关理论与自身在环境执法单位的工作体会、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2、比较研究法,对比其他国家环境执法的现状并借鉴先进经验;3、定性分析法,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分析环境执法主体结构体系的内在联系,揭示环境执法的发展趋势。4、案例实证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中,始终结合当前我国环境执法中的典型事件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