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慢性应激大鼠抑郁症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建立慢性应激大鼠抑郁症模型的实验方法及此模型的有效性。
材料与方法:利用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应激制作抑郁模型,观察动物的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以敞箱试验及液体消耗实验测定动物行为。
结果:大鼠抑郁模型在28天后建立成功。模型组大鼠体重、摄食量明显下降,敞箱试验得分明显下降,液体消耗试验中糖水消耗和糖水偏爱百分比明显下降,而纯水消耗显著提高。
结论:通过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应激可以成功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
第二部分:慢性应激大鼠抑郁症模型的免疫组织化学和MRI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抑郁症模型海马容积改变的特点及其病理特征。
材料与方法:对大鼠抑郁症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行MRI检查,测量两侧海马容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抑郁症大鼠模型组和治疗组海马及额叶5-HT、NSE、GFAP的变化。
结果:(1)MRI显示抑郁症大鼠脑纵裂加深,扩大且左侧海马容积小于对侧;(2)模型组大鼠额叶及海马的5-HT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弱;(3)氟西汀治疗组未见明显海马容积及形态改变,同时氟西汀能明显增加额叶皮层及海马5-HT的表达;(4)模型组海马及额叶NSE表达明显减弱,额叶的GFAP表达明显减弱;治疗组NSE及GFAP的表达有明显增强。
结论:抑郁症时存在独特的病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神经影像学的发现。
第三部分:抑郁症患者海马及杏仁核容积异常的MRI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海马及杏仁核容积改变特点。
方法:研究22例抑郁症患者及13例健康志愿者,运用MR1容积分析软件测量两侧海马及杏仁核容积。
结果:抑郁症患者及对照组均显示两侧海马容积不对称(左侧小于右侧P<0.01);抑郁症患者两侧海马容积比对照组有明显减小(P<0.01);右侧杏仁核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抑郁症患者海马容积缩小与病程缺乏相关性。
结论:海马及杏仁核容积异常可能构成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也说明边缘系统在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抑郁症疗效观察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抑郁症疗效观察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18例抑郁症患者和13例健康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DTI测定选定层面的额叶白质各向异性分数值(FA),对抑郁症患者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抑制剂氟西汀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氟西汀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显效率为56%,无效率为33%,治疗无效患者额叶白质纤维束FA值较低,与治疗有效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DTI能显示抑郁症患者额叶白质纤维束细微结构的异常,这种异常提示其治疗疗效欠佳。
第五部分:抑郁症1HMRS研究及与心理CT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抑郁症1HMRS的表现以及与心理CT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对33例抑郁症患者及18例健康对照组行MRI、1HMRS扫描,同时,抑郁症患者和对照组行心理CT检查。
结果:抑郁症患者显示脑沟、脑池增宽,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双侧海马NAA/Cr明显减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NAA/Cr明显减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L:P<0.01,R:P<0.01);抑郁症患者背外侧前额叶皮层Cho/Cr比对照组明显增高(L:P<0.01,R:P<0.01),且与心理CT测量的D分明显正相关(R:r=0.8787,L:r=0.9347)
结论:1HMRS能够揭示抑郁症时海马及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存在着神经元的丢失和细胞膜磷脂代谢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