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在经济研究中,探讨人们是怎样和为什么作出自己的选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迷人的领域。而这些研究则围绕着不确定条件下人们是如何针对环境和条件作出自己较为准确的选择。最广为接受的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人选择理论就是由冯·诺伊曼—摩根施坦因(1953)提出的预期效用理论。然而有关这个理论的完善性的问题最近经常被提出。这些问题的提出对于真正的解释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究竟是如何作出选择的是十分有推动作用的。“阿莱斯悖论”对预期效用理论形成了最先的挑战,此后建立在偏好诱导基础上的偏好逆转问题的实验发现则对其形成了真正的打击。于是,卡尼曼和特韦尔斯基给出了有关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作出选择的新的解释,即行为经济学的解释。预期理论应运而生,它成为了预期效用理论的一种有效的替代理论。他们发现预期效用理论不能全面的描述人们在风险条件下做出的抉择,会出现决策者选择不能够被预期的情形。例如,他们指出结构会改变个人的决定还有为什么个体在有些情形下选择风险偏好的而在另外一些情形选择风险厌恶。本文就是站在预期理论对预期效用理论替代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准确的向人们呈现出人们究竟是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作出自己的选择的。第一章以预期效用理论的产生为开篇,说明预期效用理论的假设是对早期风险承受理论的替代,通过圣比德堡悖论的提出和解决使其初步产生,继而较为详细的描述了预期效用理论模型。第二章则对预期效用理论提出了异议,并分别详细给出了阿莱斯悖论”(Allais paradox)和偏好逆转现象。“阿莱斯悖论”实质上是要揭示,许多建立在独立性假设上的期望效用,尤其是建立在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基础上的模型都忽略了人的心理因素对概率分布的影响,因而不切合实际。随后介绍了偏好逆转现象,其对效用理论形成了真正的冲击,是对经<WP=40>济理性公理之一可传递性的致命挑战。第三章针对偏好逆转问题指出建立在公理性假设基础上的预期效用理论的不足之处,其对静态公理化体系的空间和时间一致性假设提出了质疑。以及给出卡尼曼和特韦尔斯基对它提出的质疑。认为人们作出决策是很难作到完全理性的,效用理论的很多假设是站不住脚的。最后指出效用最大化模型的缺陷。主要有三点:(1) 回顾效用(recollected utility)和体验效用的不一致。(2) 决策结果的权重不能正确分配。(3)决策效用(decision utility)与体验效用(experienced utility)的不一致。第四章详细叙述预期理论,具体介绍人类决策的非理性和风险偏好。如:第一、确定性效应(certainty effect),在特定情况下,人的效用函数低估一些只具有可能性的结果,而相对高估确定性的结果。第二、反射效应(reflection effect),根据反射效应原理,人们对盈利前景的选择和对亏损前景的选择是等价的,在亏损前景间的选择就好比是在收益前景间选择的一个镜面反映(a mirror image)。第三、分离效应(isolation effect),人在分析评估不同的待选择前景时,往往会暂时剔除各种前景中的相同因子,而通常情况下剔除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也会导致人的偏好与选择不一致,这就是所谓的偏好分离效应。以及人们进行决策时常常出现的心理状态:第一、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人们在进行判断时常常过分看重那些显著的、难忘的证据,甚至从中产生歪曲的认识。第二、后悔理论,卡纳曼等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犯错误时,哪怕是很小的错误,也会有后悔之痛,并会严厉自责,而不是从更远的背景中去看待这种错误。第三、过分自信(over confidence)行为经济学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人们对自己的判断都过分自信。最后给出预期理论模型,并详细指出它与预期效用理论模型的不同之处。Kahneman和Tversky并没有止步于批判,他们在其《预期理论:对风险决策的分析》(1979)一文中,提出了另一种分析框架。预期效用理<WP=41>论是公理性的,而他们的预期理论是描述性的,是以演绎的方式从经验观察中得到的,而不是通过归纳的方式从一组逻辑上有吸引力的公理中得到的。模型的详细区别在于:首先,在预期理论中,决策者并不关心财富本身的最终值,而关心财富相对于某一参考值的变化Δw。这一参考值常常是决策者当期的财富水平,就是说货币损益根据现状定义。预期理论区别于预期效用理论的第二点与价值函数v有关。除了定义根据财富变化以外,这一函数是S型的,对收益而言它是凹的,对损失而言它是凸的,对两个方向的变化呈现敏感性递减趋势。而且,它在原点上发生弯曲。与在原点右方收益很小的情况相比,在原点左方,当损失很小时,函数更加陡峭。相反,在期望效用理论中,函数u通常处处平滑并且为凹函数。第三,决策权重函数π是客观概率p和q的函数。该函数单调递增,在0和1处不连续。因此,对于小概率,它始终赋予过大的权重;而对于大概率,则始终赋予过小的权重。第五章对预期理论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指出其不足之处,以及它与预期效用理论的替代关系和角色关系。最后指出其对我国的现实借鉴意义。尽管预期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的构建有待完善,但其以更加逼近真实世界的人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