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古代典籍记载的外感热病文献资料,探求寒温统一的源流;运用三阴三阳系统辨证体系,从“时、位、性、度”四维角度归纳清代吴鞠通有关于温热病的症候、方药以及病位病性的医案诊籍文献;进一步运用基于《伤寒论》三系统划分所构建的中医人体解剖模型及十二单证理论统一寒温,为临床治疗外感热病提供新思路。方法:1.检索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有关于外感热病的相关文献,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出外感热病的源流,探求寒温统一的意义。2.对《临证指南医案》、《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探寻温病学说和伤寒学说的联系。3.对《温病条辨》中有关于温热病的条文进行梳理,以三阴三阳“时、位、性、度”辨证体系为出发点对温热病所涉条文进行分类、归纳。4.将所归纳的温热病条文进行提炼总结,提出温热病发病的时间概念、温热病在人体表里枢三部的空间概念、温热病寒热虚实四性的属性概念以及温热病程度与愈后转归判断的概念。结果:1.外感热病包含伤寒和温病,其概念起源于《黄帝内经》与《难经》。鉴于《伤寒杂病论》中详论于寒而略于温的情况,温病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与发展,逐渐脱离《伤寒论》,在明清时期形成温病学派。通过基于《伤寒论》形成的三阴三阳辨证体系,规范后世繁杂的辨证方法,回归本源,以其自身的理法框架吸收温病学方药的方法进行寒温统一。2.通过对《温病条辨》中所涉及的温热病条文进行梳理,总结温热病的病时规律和发病程度,以此指导愈后判断和方药选择。3.在《温病条辨》所涉及温热病的条文中,根据其病症描述和方药分析,使用“表里枢”三系统和“寒热虚实”四性划分病位和病性,形成表热证、表实证构成的表阳病;表寒证、表虚证构成的表阴病;里热证、里实证构成的里阳病;里寒证、里虚证构成的里阴病;枢热证、枢实证构成的枢阳病;枢寒证、枢虚证构成的枢阴病这六病的核心证和纲领证的概念以及温热病合病并病的概念,并通过方证互测的方法总结出温热病中六病和十二单证的主方主药。4.在临床过程中运用三阴三阳辨证体系,能够通过外感热病六病的概念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指导临床用药。结论:基于三阴三阳辨证体系梳理《温病条辨》中有关温热病的条文,将温热病以“表里枢”三部,结合“寒热虚实”阴阳属性的方式,形成全新的六病模式。通过对十二单证分类,再对温热病发生的时间、发病的部位、疾病的性质进行辨析,归纳出温热病发生及传变的病时、病位、病性规律,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总结温热类温病的核心方剂,吸收温病学派方药精华,完善三阴三阳辨证体系详寒略温的不足;以此统一寒温,为基于人工智能的经方诊疗系统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