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特色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动态变化、个体性等特点。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发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医学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疾病的产生多是由于基因、蛋白等功能紊乱造成,且其调控表达功能与中医理论极为相似。因此,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证候成为当前中医学现代研究的热点。肝郁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候之一。作为一类复杂证候,肝郁证的表现涉及到全身多脏腑系统,包括神经、内分泌、循环、消化、免疫、运动等多系统的病变。目前对肝郁证的研究只在某些层面上反映了部分已知基因表达产物(受体、酶、细胞因子以及肽类等)的改变,远未揭示肝郁证的实质。研究目的:为深入探讨肝郁证实质,选择以往研究发现与肝郁证发病可能相关基因GSK-3β的表达进行时序性变化的研究。研究方法:1、采用慢性应激刺激的方式复制了肝郁模型,实验共分为3批,周期分别为1周、2周、3周。每批各选取32只SD雄性大鼠,采用体重区位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加逍遥散组、模型加阿米替林组。2、各批实验均于应激刺激结束后次日测定1小时内1%蔗糖水摄取量,计算造模周期内动物体重的增量。3、断头处死大鼠,接取全血离心后收集血清,使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血清皮质酮浓度。4、断头处死大鼠,冰上分离海马,液氮冷冻后转入﹣70℃冰箱保存,使用Trizol法提取海马内总RNA,反转录后使用特异引物进行巢式PCR反应扩增目的基因,将巢式PCR扩增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结果置于凝胶成像系统中观察、拍照,最后使用Phoretix 1D分析软件进行电泳条带灰度分析,将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灰度值相比,得出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1、在造模周期里,模型动物与对照组动物相比情绪低落、体重增长缓慢、皮毛逐渐失去光泽,活动减少,喜欢贴壁。2、1周、2周造模周期内模型动物1%蔗糖水摄取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3周造模结束后,模型组1%蔗糖水摄取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2组,提示模型复制成功。动物体重的增加值没有明确意义的规律性变化。3、1周及3周应激刺激后,各组血清皮质酮浓度无明显差异;2周应激刺激后,模型组、模型加逍遥散组、模型加阿米替林组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4、1周应激刺激后模型加逍遥散组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2周应激刺激后模型加阿米替林组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3周应激刺激后,各组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未见显著差异。研究结论:通过评价1%蔗糖水摄取量,可知模型复制基本成功,但GSK-3β表达未显示与预期相同的组间差异。可能的原因有:第一,实验技术可能有误差;第二,不同批次实验条件及动物个体存在差异;第三,肝郁证相关基因表达存在更加复杂的调控机制,GSK-3β可能与肝郁证形成发展机制关系不密切。以上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