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和稳定性斑块在各组份构成比和分布特点、重塑指数等形态学上的差异,提高对易损性斑块的认识。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双源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和稳定性斑块在各组份构成比和分布特点、重塑指数等形态学上的差异,提高对易损性斑块的认识。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CAG检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的CCTA图像,分别测量:(1)ACS患者罪犯病变处斑块(易损性斑块)、稳定性斑块及SA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斑块(稳定性斑块)的体积,分析比较3组病变的斑块负荷量;(2)3组病变脂质、纤维和钙化成份的体积,并分析其构成比;(3)3组病变的分布类型、生长方式、重塑指数(RI)等形态学特点。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ROC曲线分别计算脂质和钙化成份百分比判别易损性斑块的临界点。
结果:
1.不稳定性病变处的斑块负荷量明显高于稳定性病变处(50.45±10.03%、36.35±11.17%和42.39±11.77%,P<0.05)。
2.易损性斑块组的脂质含量明显高于2组稳定性斑块,3者的百分比分别为43.82±14.74%、14.65±13.11%和14.47±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性斑块内钙化成份所占百分比明显低于稳定性斑块(23.21±16.80%,57.68±26.78%,60.74±25.74%,P<0.05)。2组稳定性斑块组之间的脂质和钙化百分比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脂质和钙化成份的临界点分别为:31.5%和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和0.856。根据此临界点诊断易损性斑块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87.0%、79.1%和93.8%。3.易损性斑块组的重塑指数明显高于2组稳定性斑块(1.69±0.73,1.07±0.23,1.15±0.36,P<0.05)。
4.易损性斑块和稳定性斑块在分布类型和生长方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1)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有效检测方法。
(2)易损性斑块多以脂质成份含量>31.5%、钙化成份所占比例<41%为特征。
其他文献
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综合国力显著加强,社会在不断进步,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重点调控,导致房地产企业在牛市中不明显的隐患逐渐暴露出来,资金已然成为制约房地产企业发展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做好土地开发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提高土地开发管理水平,不只能够提高土地开发效率,还能够实现土地资
研究背景自Gaspaero Aselli第一次发现并描述了淋巴管到现在,人类对淋巴系统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三百多年。淋巴系统作为人体体液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对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推动我国其它行业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水平以及使用时间,因此在建筑施工时,要严格地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并做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确保人们的居住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 近年来,我国对于城镇建设的力度加大,使得我国建筑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对我国建筑行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建筑工程中,提高质量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大家都非常关注的焦点。这样的大背景下,基于土建工程绿色施工研究不断深入。土建工程建设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却也对生态环境系统带来严重的损坏。管理者需要针对绿色施工与土建工程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平衡,既保持生态环境稳定,同时有效开展土建工程建设。 关键词:土建工程;绿色施工;分析及推进 1 基于土建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的主要现状 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设计数量的日益增加,导致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越來越快,而在土木工程结构施工设计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威胁到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与此同时,对土木工程的经济效益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从而阻碍土木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因此,研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安全性与经济性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其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结构设计;土木
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作为经典的分子伴侣,对许多参与细胞内正常生理活动信号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都有调控作用。大多数肿瘤细胞内HSP9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后处理是否通过激活P13K-Akt信号通路及调节Bcl-2家族蛋白减轻大鼠离体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方法:84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6组
曾几何时,编写种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成为一种哲学盛事。如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形成了由体系建构转向问题研究的趋向。似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编写已不再引人注目,教材的编写按照以往的方式已不能继续运行,也无益于增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深入发展。现在,更为需要的是适合于理解和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新原则、新观点和新方法。但问题研究也会反过来推动体系建构和教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