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起,我国提出新农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近年来,针对农村公共设施分散、社会事业项目不配套、功能不健全等问题,上海大力加强了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但是,总体说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不足,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因此,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上海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白2008年起,上海兴起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浪潮。力求通过“一门式”服务,为村民提供周到、方便和快捷的服务,丰富村民休闲娱乐生活,切实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效益。2009年伊始,上海市B区开始打造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一是纯农业村因经济比较落后,无力承担建设费用。二是地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行政村没有建设用地指标。而已建好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投入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管理水平低下、服务人员流动性大、设施利用率低、运作成本高昂等问题。本文以B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例,通过与该区新农村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部分行政村村民进行访谈,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研究分析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运作的基本模式。指出虽然兴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是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但由于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一直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供给制度,由于表达渠道的不畅,导致农民的实际需求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大相径庭”,供给的“不足”与“剩余”现象并存。并通过服务中心的案例分析,从制度缺陷、政府投入不足、农民自身情况等方面分析指出上海农村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存在总量不足、供给效率低下、供给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对此,要按照正确定位村级公共服务职能和职责,实施与上海地区发展相匹配的公共服务政策,建造与村民需求相适应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对策建议,进一步推进上海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