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心理干预对心脏外科术后监护室患者的谵妄是否产生影响。
背景
心脏外科手术如今越来越普及而且相对安全,但是经常有报道在术后出现神经精神类的后遗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脏外科术后神经精神表现就是谵妄。尽管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心脏手术,但是临床医生通常更注意患者的客观表现,如生命体征的波动、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和影像学的改变,虽然关于心脏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有过一些研究,但是对于心理干预的重要性的关注则远远不够,国内外尚未有相关的研究。
方法:
我们研究了48名接受了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应用心理学量表,对这些患者入院及术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组Ⅰ(n=24)空白对照组——术前不给予患者任何心理干预,常规手术,术后监护室内通过CAM-ICU等评价标准,对患者是否存在监护室谵妄作出评价;组Ⅱ(n=24)试验组——术前晚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常规手术,术后监护室内通过CAM-ICU等评价标准,对患者是否存在监护室谵妄作出评价。
结果:
两组患者具备相似的基本特点,即入院及术前的心理状态及焦虑程度相似。在监护室的过渡治疗中,共有5例(11%)患者出现谵妄表现,空白对照组患者的发病率为17%(4例),试验组患者为4%(1例)。其中,试验组中有1名患者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症,两组患者术后监护室谵妄的发病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空白对照组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14.2±3.9)小时,试验组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11.7±3.8)小时。空白对照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3.1±3.2)天,试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0.2±3.7)天。空白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长。
结论:
在我们的研究中,在体外循环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除外原发的脑部疾病以及焦虑和抑郁状态,术前进行心理干预不能减少术后监护室谵妄的发病率,但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但是由于样本量的限制和手术术式的差异,仍然需要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