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长寿现象与人居环境研究

被引量 : 24次 | 上传用户:jsrlzx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40671050)”,从乡村长寿现象介入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贯穿全文的逻辑主线是:“提出问题——乡村长寿现象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长寿乡村人居环境发展模式——优化路径选择”。本文以乡村长寿现象与人居环境双向视角,以地处江汉平原的中国长寿之乡湖北钟祥为研究样本,分析乡村长寿现象与人居环境的关系与影响因素,探讨健康长寿的乡村人居环境发展模式,并针对当代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症结,提出优化乡村人居环境的政策体系和发展路径,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丰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全文分为九章:第一章为引言,重点分析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首先通过地理现象的观察提出本文研究主题。目前,国内缺乏对乡村环境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成果明显偏向城市,对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成果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有关乡村长寿现象的研究方向单一,大多是从表面现象探寻长寿的奥秘,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研究。所以,从乡村长寿现象与人居环境的双向视角研究乡村人居环境优化路径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二章为人居环境视角下中国乡村长寿现象的分析,为乡村长寿现象与人居环境的关系研究奠定基础。首先定义了区域长寿现象的含义,区域长寿现象是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根据区域长寿现象的特征定义了乡村长寿现象。通过对百岁老人分布特征分析,得出乡村长寿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并简要分析了乡村长寿现象的成因。最后,分析了本文的案例地区钟祥乡村长寿现象的时空谱系。第三章为乡村长寿现象与人居环境的关系研究。首先根据基本理论和现象分析得出理论假设: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长寿现象的充分必要条件。然后通过对钟祥以及周边县市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质量和长寿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乡村长寿现象与人居环境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本章从宏观上分析乡村长寿现象与人居环境的关系,主要起承上启下作用,后面几章的内容是在此宏观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微观研究。第四章为乡村人居环境中自然生态环境对乡村长寿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从气候、地貌、水文和生物四个方面分析了乡村人居环境中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乡村长寿现象的关系。气候决定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惯、住房建筑形式、农业生产等等,而气温、湿度、风、日照和特殊天气又是影响人居环境宜居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钟祥乡村人居环境适宜居住的气候因子的综合评价,其结果显示钟祥的气候非常适宜人类居住。地貌决定乡村人居环境的形态。钟祥地貌的多样性、过渡性和有序性等特点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起着良好的基础作用。水文环境是影响乡村长寿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良的水质是乡村长寿现象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钟祥地区生物品种的多样性、生物品质的优良性、生态结构的复杂性和生态功能的完整性构成了优良的生态环境。第五章为乡村人居环境中人文社会环境对乡村长寿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从钟祥的乡村经济、乡村社会、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四个方面探讨人文社会环境与乡村长寿现象之间的联系。经济发展成为乡村长寿现象的物质支撑系统;乡村社会为乡村长寿现象创造了和谐的家园;文化风俗与现代文明结合促进了乡村长寿现象的形成和发展。生活习惯是人类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规律的起居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勤劳好动的习性和丰富的业余爱好都是钟祥人长寿的秘诀。第六章为乡村人居环境中人工居住环境对乡村长寿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按照以人为本、针对性、全面性、代表性、层次性原则,构建了乡村人工居住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钟祥乡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钟祥乡村居民对人工居住环境满意度总体评价为满意的结论。合理的宅基地位置、适度的住宅面积、实用的房屋结构、干净的室内小环境,以及庭院的绿色效应共同构成了长寿乡村的健康居住小环境。便捷的购物环境、较为完善的文化教育服务体系、较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稳定的社会治安为乡村居民的健康长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道路交通网络逐步完善,村民出行方便。清洁能源方面的推广到位,有效的缓解了乡村的空气污染。第七章为健康长寿的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导向研究。本章是在前六章分析的基础上对钟祥健康长寿的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的经验总结,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化路径选择提供参考。钟祥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并遵循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思想。钟祥乡村人文社会环境发展包括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空间发展、文化风俗发展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实现民生幸福。钟祥乡村人工居住环境村庄空间布局受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貌有不同的空间模式,其住宅发展不仅继承了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也结合了现代文明。同时,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第八章为健康长寿的乡村人居环境的优化路径选择。针对我国当代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症结,提出优化乡村人居环境的相关政策和建议。确定了健康长寿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基本原则:保持协调人地关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相对集中的布局建设和传承健康长寿文化。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优化路径选择:一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优化。在保持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原生态”基础上,加强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措施有:从战略高度关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安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乡村居民环保意识。二是人文社会环境优化。具体措施有:推动乡村经济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乡村社会空间的优化;保护传统文化,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和老龄事业。三是人工居住环境优化。具体措施有:科学合理规划乡村社区;优化村庄居住区布局;提高乡村住宅质量,倡导健康住宅;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第九章为本文结论、创新点和后续研究。系统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主要创新点,并在分析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续研究计划。本文通过对中国乡村长寿现象与人居环境的系统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①乡村人居环境是一个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因素;②乡村长寿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是乡村地区特殊的环境、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③通过比较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和乡村长寿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论证了乡村长寿现象与人居环境的正相关关系;④乡村长寿现象是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人工居住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⑤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健康长寿的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导向;⑥提出了健康长寿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化路径。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①构建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新平台;②切入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新视角;③积极探索现代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的新路径。
其他文献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一般情况,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1的交通方式。虽然慢行交通出行速度较低,但在出行方式选择中仍然占有
认知科学是二十世纪以来的前沿科学,认知语言学主要是在认知科学的理论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两者之间具有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研究和语言学的边缘交叉学
目前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中医药证候研究及治疗方面尚属空白,本研究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资助下,通过理论研究,分析艾滋病相关性
目的: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HIV-PPE)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伴有剧烈的瘙痒的损容性的伤害,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且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辨证治疗皮肤病有独
目的:研究早期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证候动态变化与重要的肾功能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关系,以及不同干预方案对糖尿病肾病各证素(证候要素)中每个症状动
在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速公路、高架桥梁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但是随着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市场开发成本及其风险的增大,都给参与竞争的国内路桥施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指为了适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解决学生上学远的困难,保证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而实行的一种特殊办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首先在民
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政策的实施,使得高等教育从精英模式转变为大众模式,大学本科招生数量激增;与此同时,从1997年开始,国家彻底结束对大专院校毕业生的统一分配,大学毕业生的
本研究优化了玛咖多糖的提取条件,并对不同品种玛咖的多糖的提取得率及纯度、单糖组成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以玛咖鲜根为原料,利用聚能式超声设备提取玛咖多糖的最优
社会科学研究以专业的方式来了解社会和描述社会,它既要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解释问题产生的原因,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路径。本文是基于社区调查所发现的基层社会问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