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域之一,黄土高原地区建设了大量的淤地坝,其为防治水土流失、减轻泥沙冲刷入黄、提升粮食产能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黄土高原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并且由于淤地坝建设时间早,泄水设施不全,且淤积库容减小的问题,时常发生淤地坝漫顶溃决的情况,这对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开展淤地坝的溃坝研究对于防洪安全、泥沙治理等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7YFC0504704); 陕西水利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0slkj-10); 清洁能源与生态水利工程研究中心(编号:QNZX-2019-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域之一,黄土高原地区建设了大量的淤地坝,其为防治水土流失、减轻泥沙冲刷入黄、提升粮食产能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黄土高原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并且由于淤地坝建设时间早,泄水设施不全,且淤积库容减小的问题,时常发生淤地坝漫顶溃决的情况,这对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开展淤地坝的溃坝研究对于防洪安全、泥沙治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溃坝研究领域,数值模拟方法尚处于发展阶段,其难点在于对于溃口演变过程的模拟,溃口的发展将极大的影响到下泄水流的流量过程,而下泄的流量过程,又会影响溃口的发展,并作用于下游洪水演进过程。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展开的研究及主要成果包括有以下两方面:(1)采用DB-IWHR模型针对某均质土坝计算获得溃口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相应的下泄流量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MIKE21软件的水动力模型(HD)进行了下游洪水演进分析,获得了下游流场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溃坝发生后,下泄流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即达到最大值,此后随时间的推移,溃口流量呈指数曲线逐渐减小,下泄峰值流量与溃口宽度和深度正相关。溃口下游厂房区的最大流速范围介于0.5m/s至2.2m/s,此处流速衰减主要由于厂房区与坝体区域之间形成的滞洪区极大减小了洪水流速。溃坝下泄峰值流速取决于溃口宽度、深度、上下游水位差。溃口位于主坝段时,下游无滞洪区,且上下游高差较大,因此形成的溃坝流速及流量均较大,最大流速可达7m/s。(2)通过MIKE21软件的水动力模型(HD)和泥沙输移模型(ST),讨论分析了推移质悬移质不同计算公式条件下,推悬比不同、材料孔隙率不同、粒径不同、泥沙水下休止角不同以及有无螺旋流对淤地坝体溃决过程的影响,并获得了合理的计算参数和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推移质占比、孔隙率与冲刷强度正相关;粒径较大时,溃口呈现窄深式特征;泥沙水下休止角越大时,冲沟的发展越快;考虑螺旋流的情况下,其对冲刷河槽演变弯曲程度表现出一定影响。数值模拟的溃口发展过程可以概化为七个阶段。
其他文献
为解决在交汇河道因支流汇入对主流堤岸及航道通航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采取在交汇口下游支流对岸侧建立丁坝的方式,改变水流交汇区原有的水流结构从而达到治理河道的效果。在对物理水槽实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基于三维k-ε紊流模型、VOF法自由液面捕捉技术、PISO压力速度耦合算法建立了关于研究丁坝对水流交汇区影响的数值模型。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丁坝布置位置,不同河宽缩窄率(丁坝长度与主槽宽度之比)及主支流
在我国近10万座已建水库大坝中,大量工程处于不同程度的病险工作状态,其中土石坝所占比例最大。采用健康诊断方法定量评估土石坝健康状况,能够对影响土石坝安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有效准确的辨识,及时诊断土石坝的病险程度,确保大坝长效安全运行。土石坝健康诊断信息类型多样、诊断过程复杂,健康诊断方法是实现土石坝健康诊断信息融合与安全性态分析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综合利用数值计算、安全监测、检查巡查、试验检
在水利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安全监测在水工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运行期间都必不可少。只有在掌握了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以后,才能了解其真实的运行状态,确保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对大型水工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并且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就尤为重要。通过国内外学者多年来的不断研究与不懈努力,有关大坝安全监测方向的理论模型以及计算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为大坝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但是客观来看,在某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水工建筑物,高水化热造成内外温差加大,继而会出现温度应力,温度应力过高会导致建筑物产生裂缝,而温度裂缝又严重影响着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目前,研究大体积水工建筑物的温控防裂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往往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由于粉煤灰水化基本不放热,所以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也会大大降低,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
径流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综合作用下会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开展变化环境下水循环驱动机制相关研究,定量区分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对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脆弱,存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研究该区域变化环境下对流域径流的驱动分析是探究区域水循环机理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多年、年和季多个时间尺度进行分析研究,基于
目前注浆技术在治理隧道、隧洞突水以及处理大坝坝体、坝基渗漏等工程中应用广泛,浆液在封堵裂隙的同时也能加固周围岩体从而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但由于注浆施工具有独特的不可见性,因此针对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规律和封堵机理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基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搭建室内动水注浆试验平台,研究了浆液基于倾斜光滑裂隙和倾斜粗糙裂隙在动态水流中的扩散规律,并且根据试验所得浆液扩散图像、动水流量、浆液覆盖率
土石坝坝料级配为研究土石坝性能的基本参数,其合理性对坝体质量控制意义重大。当前,工程实践中的级配检测主要采用筛分法,通过随机取样与人工筛分计算级配数据,方法较为耗时且结果代表性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技术已在各领域中广泛使用,为级配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针对土石料图像,传统图像识别算法采用数学与拓扑学等方法对像素灰度值进行处理,其理论成熟但精度难以满足需求。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算法通过神经网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大坝安全监测的任务也日益加重。变形值作为反映重力坝安全状态的综合变量,是评判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对坝体变形值进行监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坝体变形规律、预测坝体变形趋势,对重力坝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坝运行中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且监测周期较长,从数据采集到数据传输再到数据存储的过程中,如仪器损坏、网络中断均会导致数据缺失。由于目前的数据分析方法及程序均基于数据的
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输电线路,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铁路供电段需要对接触网展开日常巡视和停电检修作业。挂接地线操作是保障接触网停电检修作业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挂接地线作业信息主要依靠人工传递,自动化程度不高。现有的接地线监测装置可以自动获取接地线的状态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并通过4G移动网络发送至调度中心,但是这种工作流程忽略了现场工作领导人实时了解接地线信息的需求,并且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