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又名肿瘤性胸腔积液,大多数病例可以在胸腔积液中找到恶性细胞,如果胸腔积液伴纵隔或胸膜表面转移性结节,无论在胸腔积液中能否找到恶性细胞,均可以诊断恶性胸腔积液。临床所见的大量胸腔积液大约40%是由恶性肿瘤引起,最常见的为肺癌、乳腺癌和淋巴瘤。肿瘤类型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有一定差异,男性常见为:肺癌淋巴瘤、胃肠道肿瘤;女性常见为乳腺癌、女性生殖道肿瘤、肺癌、淋巴瘤。约50%~65%由肺癌和乳腺癌肺转移导致。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MPE发病率升高,同时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MPE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及总结最后应用到临床中,但仍缺能达成治疗共识及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临床及相关研究的一道难题。以往针对MPE的治疗方案包括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慢慢发展成有胸膜剥脱术及胸腔内局部化疗和胸腔内灌注硬化剂胸膜固定术、胸腔内生物免疫治疗等。近年来,体腔热灌注化疗应用于腹腔恶性肿瘤种植转移肿瘤及其引起的恶性腹水的治疗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功,热灌注治疗技术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目前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科学探讨,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最佳治疗温度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热灌注温度越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越彻底,胸腔积液复发率越低,疗效更确切。本文主要探讨治疗MPE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同时评价48℃、45℃两种灌注温度治疗MPE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此外,正常人体胸壁向外分别有壁层胸膜、肋间内肌、肋骨及肋间外肌、前锯肌及皮下组织和皮肤,向内有脏层胸膜、肺脏、心脏、纵膈等等组织及器官,这些组织和器官也是恶性肿瘤种植转移的常见部位。这些组织和器官在CCIPH中同时也作为热量的传导载体,根据热物理傅里叶定律,灌注温度越高胸部组织的传导深度也越深,但是治疗温度不可能无止境的提高,如何在治疗温度及患者耐受程度上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为了达到临床预计及临床中治疗指导作用,本课题引入了热疗时胸壁测温的观点,探索治疗温度与实际上胸腔毗邻组织的热辐射距离的相关关系。 研究内容和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2例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经胸片或B超或胸部CT明确存在胸腔积液;病理明确存在原发病灶为恶性肿瘤,胸腔积液经细胞学或胸膜组织病理活检检查明确检出恶性细胞。入组32例MPE患者均在B超引导定位下行胸腔穿刺置管,分别留置灌注管和排液管,治疗温度随机设为48℃或45℃,每例灌注1-3次,两次治疗之间时间间隔为48h,灌注液为蒸馏水,总量约1500ml-3000ml,灌注速度300-400ml/min,灌注时间60min,治疗结束后4周疗效评价,并长期随访。 结果: 1.48℃灌注组与45℃灌注组胸腔积液缓解率分别为82.6%和33.3%,两组之间无差异。患者治疗后KPS评分上升幅度在10分以上。 2.灌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常见为为出汗、体温升高、心率增快等,治疗结束后可较快恢复到患者基础水平,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无需特殊处理。 3.48℃灌注组出现1例复张性肺水肿,经吸氧、利尿、强心等治疗后,肺水肿治愈。患者上述情况认为与CCIPH治疗无直接关系。 4.研究入组的32例无治疗中断病例发生,所有患者均行CCIPH过程顺利。5.胸壁测温探索热灌注热辐射距离仍需继续研究探索。 结论: 1.持续循环胸腔热灌注治疗MPE,患者耐受良好,安全性高,方法简便易行,近期疗效满意,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2.48℃灌注组与45℃灌注组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无差异。 3.胸壁测温探索热灌注热辐射0.1cm衰减系数是否是0.19,仍需继续扩大样本量研究探索去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