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凡提故事作为典型的维吾尔民间文学成功发展和传播的范例,在我国特别是新疆地区广为流传。追溯历史可知它源于外域—与阿拉伯地区流传的朱哈的笑话,与土耳其流传的霍加·纳斯列丁笑话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不仅使它具有了跨文化、跨民族的多元文化的特征,成为外域与本土文化共同催生的民间文学的典范,而且还在流传过程中与它们以及特殊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话语体系。 本文从文化话语视角出发,运用文化话语分析方法,就国内阿凡提故事的发展,从宏观(历史,社会,文化)的层面,关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阿凡提故事在文学,影视,学术会议以及新闻媒体申遗报道中的书写,从而分析研究阿凡提故事在这些领域中的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策略以及传播的媒介形式和产生的话语效果,发掘阿凡提故事的文化话语特征;其次探索阿凡提故事能被主体民族以及各少数民族群众接受和传承的背后的推动力和内在因素,并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建议和策略。在材料收集过程中,笔者展开了少数民族作家采访,收集了其他民族作家、导演的网络采访报道,会议记录以及新闻媒体对阿凡提故事申遗的报道进行研究。 研究结论表明了话语主体的多重身份使话语主题内容和媒介以及社会效果产生了明显的质的改变。除了本民族的书写,不同民族的作家,艺术家兼导演,研究人员的参与书写编译,制作和研究,使阿凡提故事即有新疆维吾尔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又不乏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展现,这是阿凡提故事能被主体民族以及各少数民族群众接受和传承的内在因素;再次,在阿凡提故事成功传播和发展的背后,汉语言的介入和对其生动活泼的民族性书写打破了空间和语言障碍的壁垒,使相对处于闭塞的话语得到了全国性的传播;最后,放眼于背后的推动力,阿凡提故事的发展和演变与国家就少数民族文学以及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