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同时也是我们临床工作中遇到患者视力丧失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患者可能会永久性丧失视力。国内部分地区有相似的研究,但近年来暂无关于广东省内及佛山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流行病学特点相关调查。长期以来,已有很多学者做了术后相关因素的研究,但很多患者术后预后仍然不佳,相当一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难以提高。所以有必要进行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流行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同时也是我们临床工作中遇到患者视力丧失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患者可能会永久性丧失视力。国内部分地区有相似的研究,但近年来暂无关于广东省内及佛山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流行病学特点相关调查。长期以来,已有很多学者做了术后相关因素的研究,但很多患者术后预后仍然不佳,相当一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难以提高。所以有必要进行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目的1.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其人群、视网膜和裂孔的特征。2.回顾我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术前、术后数据,并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医疗保健提供一定帮助。方法1.收集我院眼科中心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390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人群特征资料和其患眼中视网膜和裂孔的特征,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2.选择既往我院眼科中心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390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回顾性分析了患者手术方式、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术前PVR分级和黄斑区视网膜状态,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390例,390眼。右眼207例,左眼183例;男性234例女性156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最小为14岁,年龄最大为83岁,平均年龄(50.42±14.29)岁。其中51-70岁可见明显的发病高峰,峰值在51-60岁。当患者屈光状态为非近视时,平均年龄(56.99±11.14)岁。在50岁-70岁时可见明显发病高峰。当患者屈光状态为近视时,平均年龄(44.32±14.20)岁,发病年龄呈近似双峰分布,发病高峰期提早至30岁。2.视网膜裂孔类型例数最多为马蹄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视网膜裂孔以单个裂孔最为常见,颞上方裂孔最为常见。3.总体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存在统计学差异。2.术前病程与术前、术后视力呈负相关,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呈正相关。3.在三次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术前BCVA、术前PVR等级、术前黄斑区视网膜脱离与否都是影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因素。4.在三次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患者的性别和年龄都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关联。结论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以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男性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占较大一部分。近视会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高峰提前。2.原发孔类型最多为马蹄孔,颞上方裂孔最常见。3.影响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病程时间、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PVR等级、术前黄斑区视网膜状态。
其他文献
通过免疫组库测序在核苷酸及分子水平上获得特异性抗体的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适应性免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测序的文库制备过程中,PCR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步骤,在PCR反应体系引入的大量嵌合体序列会影响抗体的开发、体外超频突变(SHM)的评估从而阻碍下游探索分析。通过前期对公开发表的免疫组库数据集的分析,结果发现,在同一个项目内的共有克隆比例远远高于项目间的样本,并且共有克隆数与样本内的克隆
研究背景膀胱癌是全球第九大常见癌症,且在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即使是非浸润型的膀胱癌其复发率仍可高达30%,并且随着病程的进展,五年生存率甚至不足50%。恶性肿瘤细胞通常存在基因组不稳定性,并表现为整个染色体或片段的拷贝数扩增或缺失,并可能因此改变正常体细胞,增加其增值、侵袭、转移的能力,向恶性肿瘤细胞转化。这样的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的现象被称为拷贝数变异(CNA,copy number abe
研究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有32%为胶质瘤,而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有81%是胶质瘤。恶性胶质瘤的发病率约百万分之五至百万分至八,侵袭性强,在各类肿瘤中5年病死率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2019年,三个团队在《自然》同时发表论文,揭示在人脑胶质瘤中肿瘤细胞会模仿正常的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形成伪突触结构,称为Neuron-Glioma-Synapse(NGS),提出这种突触结构是胶质瘤具有强烈侵袭性的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具有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multivessel disease,MVD)的特点,而是否需要行完全血运重建(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目前多数指南未作出明确指导,国内外对此也仍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分析ACS合并T
亚甲蓝光病毒灭活血浆用于临床输注多年,是我国获准用于临床输注的一种病毒灭活血浆制品。免疫介导的反应是输注血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亚甲蓝光病毒灭活血浆中残余亚甲蓝远低于临床引起不良反应的剂量。现有的文献表明,在低至病毒灭活血浆残余亚甲蓝浓度下,亚甲蓝对免疫细胞无明显影响。T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反应中最主要的细胞。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T细胞与成人有所差异。本实验拟研究不同浓度、剂量下亚甲蓝对7日龄小鼠
组织介电特性指生物组织在电磁场作用下,对电磁能的存储与耗散能力,通常以相对介电常数εr及电导率σ(S/m)表示,作为生物组织的基本物理参数,组织介电特性可以反映组织生理病理状态的变化。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介电特性普遍存在差异。通过测量组织的介电特性参数,可以为区分良恶性组织提供参考信息。现阶段在体测量组织间介电特性差异的临床应用包括:术中恶性组织边缘实时检测,磁共振电特性断层成像技术(MR EPT
第一章 球后软组织体积对评估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价值分析目的 利用Mimics软件对TAO患者眼眶MRI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精准化测量患眼球后脂肪及眼外肌体积。并与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球后脂肪及眼外肌体积在TAO病情评判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初诊TAO患者135例,共270只患眼。采集患者详细临床资料,行眼眶3.0T磁共振扫描,包
背景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是成骨表达的标志蛋白,溶酶体相关跨膜蛋白5(LAPTM5)与溶酶体的功能密切相关,而溶酶体既参与了成骨细胞矿化的过程,又在自噬中发挥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Runx2可以反式激活LAPTM5的表达,而大量的文献证实,自噬与成骨细胞的矿化表达可能具有相关关系。本实验试图通过研究Runx2/LAPTM5在MC3T3-el矿化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探究成骨与自
目的:一、研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s)动员和采集对供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估现行方案的安全性;二、探讨PBSCs动员、采集前后供者凝血的状态与血液成分的相关性;三:探讨PBSCs动员、采集前后出凝血不良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在珠江医院行PBSCs动员和采集的供者41名,其中健康供者34名,自体供者7名,经G-CSF动员,于PBSCs采集前后行TEG与血常
目的:分析电生理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CPA)区神经鞘瘤和非神经鞘瘤在短期并发症与远期面神经功能、后遗症及生存质量之间的差异。探讨术后常见神经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CPA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预后提供临床证据支持。方法:单中心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PA区良性肿瘤病例,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ouse&Brackmann量表和Kamofsky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