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择了两种类型水体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厦门大学芙蓉湖、情人湖为代表的淡水水体及以台湾海峡为代表的海洋水体,分别调查这两种类型水体CDOM的含量、分布、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并分析其控制因素。2006年5~12月调查期间,芙蓉湖CDOM吸收ag(355)变化范围在1.91~3.50 m-1之间,平均2.88 m-1;情人湖CDOM吸收ag(355)变化范围为3.95~9.85 m-1之间,平均5.35 m-1;二者有近似的光谱斜率Sg,变化在0.016~0.019 nm-1,平均0.017 nm-1。情人湖CDOM主要来源于周边林地输入,CDOM吸收ag(355)的变化几乎完全受控于大规模的降雨;而芙蓉湖CDOM在5~7月间观测到CDOM吸收ag(355)与浮游植物吸收aph(675)的显著正相关,提示浮游植物生产对CDOM的贡献是该水体CDOM变化的主控因素,但两次超过150 mm的降雨,仍然可以带来相对强的外源输入,导致ag(355)高值的出现。2005年7月及2006年6~7月对台湾海峡南部的调查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南部CDOM丰度低, a g(355)变化范围为0.01~0.36 m-1,与大洋水体较为接近。05年航次调查发现,只有盐度低于32的近岸样品, a g(355)与盐度呈反相关关系;盐度高于32的区域a g(355)和叶绿素a(Chla)呈显著线性相关(R2=0.53,n=53),说明05年航次调查期间台湾海峡南部CDOM主要来源于现场生产,但在东山以南的近岸表层陆源输入影响显著;而06年航次调查期间,发现ag(355)与盐度基本上呈反相关,ag(355)和Chla基本上呈正相关,但不存在05年的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2006年低盐沿岸流带来的外源CDOM输入与CDOM的现场生产,二者的影响程度相当。调查期间追踪了两个水华过程,CDOM吸收ag(355)的变化在0.01~0.36 m-1,未呈现一定的规律,且ag(355)与Chla没有共变趋势。海洋水动力过程很可能造成了CDOM难以伴随着Chla积累。两个湖泊,CDOM吸收ag(355)与荧光强度仅在三个时间段观测到线性相关,其余时段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荧光仅是间接反映吸收的一个指标,且容易受别的因素的影响,如果完全依赖相对简便易行的荧光手段来检测CDOM,可能是危险的。05年航次期间,观测到与浮游生物活动有关的紫外区波段(300~350 nm)强吸收信号的出现,但06年航次期间却没有观测到该现象,该海域CDOM现场生产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