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类也由此步入了大数据时代,这对当前的学校教育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教育活动中无时无刻不产生大量的教育数据,教育数据中包含的教育信息可以促使教师改进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试卷分析报告中含有大量的教育信息。笔者实习所在中学运用睿芽考试服务云平台进行试卷分析,目前这一大数据平台在河南省新郑市各中小学已全面覆盖。笔者以河南省新郑市107位一线生物教师为调查对象,对睿芽大数据平台试卷分析数据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发现:(1)95%的教师认为用大数据平台进行试卷分析的方法比传统试卷分析方法更有优势。(2)98%的教师往往只查看大数据平台生成的试卷分析报告中关于此次考试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等表面信息,忽略了试题知识点分布、试题难度值等可为教学服务的有价值的信息。(3)教师普遍认同大数据平台生成的试卷分析报告对课堂教学有意义,但众多一线教师缺乏将试卷分析报告中的数据运用于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意识或缺少运用试卷分析报告中的数据促进教学的具体实践方式。基于现状调查的基础,笔者选取河南省新郑市2017-2019年三年共41300份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卷的大数据分析报告为分析样本,通过三年试卷分析报告中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近三年河南省新郑市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的常考知识板块有“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共三个,将三个知识板块按照考察重要性排序:“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和生物圈”;在“生物和生物圈”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两个知识板块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考察所占分值差别不大,在知识板块“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非选择题考察分值>选择题考察分值。(2)知识板块“生物和生物圈”中常考知识点有7个,其中考察重点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考察),“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以非选择题形式考察)。知识板块“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常考知识点有11个,其中考察重点有:“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均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考察。知识板块“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常考知识点有15个,其中考察重点有:“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以非选择题形式考察),“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以非选择题形式考察),“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考察)。以上结论可为教师确立教学重点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3)十二个典型动态教学难点分别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联系”,“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从试卷中抽取考察这些典型动态教学难点的试题作为典型难题对学生进行测试及难因调查,统计难因调查结果,全面了解学生生物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诊断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得到相对应的教学启发。像这样将考试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相结合,真正发挥了试卷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反馈作用。在数据分析及难因调查的基础上,为了真正达到教育活动中“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目的。笔者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平台试卷分析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施策略,包括三个步骤: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前分析(了解知识点的大数据背景、撰写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设计)、基于数据分析的课中教学、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后训练。其中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前分析是基础层面,基于数据分析的课中教学是应用层面,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后训练是巩固层面。这三个步骤环环相扣、逐级递进,构成了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试卷分析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应用模型。笔者严格按照基于大数据平台试卷分析中相关数据分析的结果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过程,并以“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给出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