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对于北京报业来说,用“疲软”和“四面楚歌”来形容其现实处境似乎并不为过。然而面对新媒体的猛烈冲击、忠实读者的大量流失以及报业萎缩的现实,北京青年报报业集团的子报——《青年周末》却“逆势而动”,选择在报业的“寒冬”中重新创刊。在一年多的媒介实践中,《青年周末》以具有创造性的报纸网络化编辑手段,实践着自己“与网络媒体融合”的媒介定位,努力应对读者因网络而改变的信息需求与阅读习惯,吸引青年读者重回纸质媒体,并希冀借网络蓬勃发展的顺风车,带动报业走出“寒冬”。 纵观我国报业应对新媒体冲击的革新策略,更多的是从深入开掘报纸传统优势入手,如加强对新闻信息的整合力度;大量采用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等深度报道模式,拓展新闻报道的信息量、深度和广度;更加重视版面设计和图片在提升报纸品质和增强受众吸引力方面的作用等等。但像《青年周末》一样,创造性地将网络新闻编辑中的合理因素融合到报纸编辑手段之中,却较为少见。 那么,本文就以《青年周末》的新闻版为研究样本,以报纸网络化编辑手段为研究对象,采取案例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比较既有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这种编辑手段进行理论上的梳理、描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化编辑手段的运用对传统报纸以及网络媒体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在媒介融合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