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课程主体地位和专业自主能力愈来愈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课程改革也对教师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具备课程生成的能力,成为人们对新型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而是在课程实施中主动探索、实践与反思的课程创生者。在面对新的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教师能否带着强烈的“课程意识”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对课程改革至关重要。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应主动地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生成积极的课程意识,在课程开发及实施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主动进行资源的开发和课程的生成,并不断进行课程反思。本论文以质化研究为取向,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所普通幼儿园教师课程意识的深入考察,揭示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基本状态及特征,分析影响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的多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教师课程意识的建议。本文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问题提出。主要分析与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主要从概念界定、有关教师课程意识及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研究三方面进行梳理与归纳。第三部分:个案呈现。主要从教师的课程改革参与、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生成、课程反思及课程研究五方面着手,描述与分析A幼儿园教师课程意识的基本状态。第四部分:A幼儿园教师课程意识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这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包括归纳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基本特征,分析影响幼儿教师课程意识形成的因素两个小部分。第五部分:提出提升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建议。主要有通过赋权来发挥教师的课程主体性;利用多种途径来增强教师的课程能力;以及为教师提供多种物质和环境支持等三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