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农田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十二五”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我国农村生产发展意义重大。2011中央一号文件中,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来抓,我们认为,这是强农富农的一个重大举措。中国各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经过各地长期不懈地努力,全国兴建了2000多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配套差,后续投入不足,工程严重失修,以及极端恶劣气候日益增加,中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农业生产用水在丰水区供应过量、在缺水区供应严重不足的水供给不均衡现象,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规模不大且结构不合理,也就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引发了西南地区重大干旱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甚至威胁到了国家粮食安全,这就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建立由国家、地方和农民多级参与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长期投入有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因此,无论对农业生产还是农民生活而言,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村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质的飞跃。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比较试验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撰写的论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论文先介绍了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至“十一五”时期三个阶段中国小型农田水利的历史演变,从总体上概括出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有农田水利设施的整体状况令人担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服务功能严重退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三个方面。中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一是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二是缺水与浪费现象并存,节水农业发展滞后;三是投入严重不足,缺乏稳定增长机制;四是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主体缺位。分析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有一是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责任不落实;二是有效机制未形成,投入严重不足;三是产权制度缺乏激励作用,体制机制运转不畅;四是资金投入渠道分散,结构不合理。当前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难点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一事一议”操作难度大、管理体制和产权改革难度大、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难度大、解决资金供需矛盾难度大、避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被挤占难度大。国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经验:一是投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二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吸收农民参与灌溉管理;三是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健全农水定价机制;四是与土地整治紧密结合,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注重制度建设,完善相应立法;六是运用财税政策,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的补贴;七是建立水权市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八是开展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促进农户自主管理;九是建立运营成本回收的补偿机制。并选取微山县马坡镇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马坡镇的主要做法有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加大投入,创新投入机制;狠抓质量监管;狠抓建后管理。最后,针对这些不足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一些相关解决建议,一是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发展小型农田水利的事权财权;二是引导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率;四是强化规划和法律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保障作用。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促进农村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将有利于我国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增加农村农民财产性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缩短地区差距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用水量得到了节约,水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进一步优化了我国的水资配置,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