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问题,是任何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都必须认真面对和妥善处理的问题,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既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又是处于重要转型阶段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能否得到有效整合,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能否实现稳定与繁荣。当前,认同整合已经成为我国政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并已经上升成为政治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与核心问题。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已经超出了理论假设的范畴,而是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它不仅需要从政治学理论的规范视角进行研究,也需要从政治哲学的视域对其进行分析和论证,尤其是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而言,政治学和政治哲学相结合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主要依靠认同理论、新制度主义、建构主义和民族主义理论作为理论支撑。本文着力体现规范性研究与经验性研究的相互区别与辨证统一:在规范性研究方面,主要从政治哲学领域探讨当代中国认同整合的必要性以及以制度机制推进认同整合的正当性;在经验性研究方面,主要分析制度机制在推进认同整合过程中面临的障碍以及在推进认同整合过程中制度机制的缺失问题。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关注的制度机制主要由正式制度、政策、法规等所构成,是在制度框架下的机制研究,并着重选取有益于认同整合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区域发展战略等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当代中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内在设置的分析,重点围绕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有助于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的正当性考量;另一个是制度价值的价值取向以及制度机制内在本性和主要功能。认同整合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而且也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它是与时俱进的,因此,对于认同整合问题的研究应当不断拓展和延伸。制度机制建设是推进认同整合的重要路径,制度机制建设得到加强和完善,将会全面增强社会及国家的凝聚力,增强国家认同,促进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在本文研究的过程中,爬梳历史与现实的制度机制的内在设置无疑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上的价值,而且对现实政治也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意义上来讲,主要有三点:第一,拓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研究的学术视野,提升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的学理层次。第二,丰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研究视角,更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固有的研究视角。第三,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研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问题,为增进中华民族认同,维护民族团结的现实基础提供理论依据。从现实意义上来讲,首先,从制度机制层面研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问题,有助于从理论的深度和现实的高度来把握我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过程及机理,拓宽认同研究的视野,能够对当前认同问题的研究有所创新。其次,研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问题对于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如何解决民族问题以及如何保证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具有重大意义。最后,对于我国边疆的稳定与民族团结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对多民族国家正确、有效地制定和调整民族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多民族国家的政府提供咨政价值。本文首先从政治哲学的视角追问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产生的根源,分析当代中国多民族地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呈现出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而明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体系之网的范畴节点。然后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等方法描述中国多民族地区认同整合现状,分析进行认同整合的必要性,以此作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研究的逻辑起点。在明晰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现状及必要性的基础上,开展当代中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实现路径研究,以制度机制推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研究。在总结中国历史进程中认同整合的经验的基础之上,解答以当代中国多民族地区认同整合过程中制度机制实施的障碍因素所在,探索以制度机制建设推进当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问题,从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上推进和巩固认同整合,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本文研究的目的。就目前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代表的现实情况来讲,民族认同凸显,国家认同淡化,民族矛盾在一定范围内激化,对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带来了巨大威胁。在一定程度上,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必将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为了实现认同整合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就必须建立完备的认同整合制度机制。本论文的基本假设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需要整合,我国存在有益于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但存在一些主要障碍,并且面临一些挑战。因此,整篇论文集中围绕认同整合的重要性,我国现存制度机制的有效性、正当性以及当前所存在的障碍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重点探寻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现存的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第一章主要探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的内涵及现实表现。本章首先从政治哲学的层面分析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内涵与现实表现,指出当前民族认同中存在利益差异带来的民族矛盾激化,国家认同存在对现政府的不认同和存在对国家共同体合法性的质疑,又分别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是多民族国家构建的政治目标;国家认同问题是当代中国认同问题的核心;民族认同问题是正确处理当代中国认同问题的关键,以此来分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而指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当代中国认同问题的两个基本维度,有其整合的必要性。第二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引出以制度机制推进认同整合具有可行性,深入分析认同整合的现有制度机制设置与制度机制的内在本性和功能。本章重点选取制度机制中具体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政策、文化与教育政策、区域发展战略等制度、法规、政策,来阐释当代中国推进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的内在设置,内在本性和功能,并着力从政治哲学的研究视角对制度机制的正当性展开论证。第三章主要梳理历史进程中以制度机制推进认同整合成功的基本方式并归纳其相关历史经验。通过爬梳我国历史上的“羁縻政策”、土司制度、“改土归流”、抗日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构建,以此来进行相关历史经验的总结。由此归纳出:历史进程中以制度机制推进认同整合成功的基本方式尽管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对当代中国以制度机制推进认同整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方面可以以制度机制有力平衡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以制度机制推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同构。第四章着力分析当代中国以制度机制推进认同整合面临的挑战和存在障碍以及制度机制的缺失。指出社会结构转型导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凸显,尤其是民族主义分裂势力的抬头,民族间存在经济利益矛盾,少数民族在文化发展上存在冲突和地区发展存在非均衡性,都给以制度机制推进认同整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且存在种种阻碍,主要包括文化障碍、地缘障碍和经济障碍。与此同时,在推进认同整合的过程中制度机制存在缺失,主要体现在制度保障机制、制度约束机制和制度协调机制。第五章是本文的落脚点,即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种种挑战和障碍,提出解决路径:以制度机制建设推进当代中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解决:其一在制度机制的理念创新上;其二在制度机制的完善上;其三在制度机制的实施上。首先,以制度设计理念的创新推进认同整合。在其中强调制度设计回归权力客体,追求制度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联和与时俱进规范认同整合的制度标准,对认同整合的制度理念进行创新。接下来,着力以制度机制的完善推进认同整合,其对策包含: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向公正方向完善,二是重视法律公正,三是调整民族政策,四是加强文化与教育政策,五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最后,以制度机制的实施推进认同整合,从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进行了全面论述。总而言之,本文以认同理论、新制度主义、建构主义、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当代中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现状,归纳了当前社会转型期中国以制度机制推进认同整合面临的危机与障碍,构建了以制度机制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方式,即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制度、法规下,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本制度,采取以少数民族利益为基本取向的民族政策来对待民族问题和处理具体民族问题。制度机制的内在本性具有人民性、民主性、实践性,价值取向是国家主义层面的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其整合的目标是当代中国民族国家的统一、民族关系的协调以及社会稳定的维护。本文试图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历史成功经验与当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问题相结合,关注制度机制的设置、内在本性、价值取向及其应然规范,积极探寻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的完善路径,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