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黄文焕《陶诗析义》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黄文焕生平事迹与著述研究。黄文焕(1598-1667)是明末诗人、学者、名宦。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进士,明思宗崇祯末年,受同乡黄道周一案牵连蒙冤下狱,在狱中表现出正直的士人品格。狱中著《陶诗析义》四卷。释狱后,乞归,侨居金陵,曾入南明弘光朝为翰林院编修。入清后,虽经洪承畴举荐,未应,实为明遗民。黄文焕平生著述甚丰,流传下来的除《陶诗析义》四卷外,尚有《诗经考》十八卷、《楚辞听直》八卷,均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之影印本,齐鲁书社1997年出版,并有《诗经螂蠉》六卷存世。本文通过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基本理清了黄文焕的人生轨迹,并编成简要年谱,附录于后。第二,《陶诗析义》底本渊源与校勘价值。根据与陶集宋庠本系统苏写本、曾纮本、汤汉注本、李公焕注本正文对比,确定《陶诗析义》所据底本属宋庠本系统,乃是一善本。黄文焕《陶诗析义》陶诗正文只有一处小字校语,故此本的贡献不在于它的校勘价值,而在于对陶诗的独到揭示。第三,《陶诗析义》的成绩。黄文焕通过具体作品分析,从语言艺术、篇章结构、抒情本质、制题艺术等方面揭示了陶诗不专主平淡,而是平淡之中“字字奇奥”的艺术特色。黄文焕运用诗史释证的方法,对陶诗《拟古》九首、《述酒》诗、《赠羊长史》等诗歌中隐含的意义进行挖掘,在前代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揭示出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同情东晋、不与刘宋政权合作、对抗刘宋的政治态度,揭示出陶诗隐逸背后忧时念乱的历史内容。同时黄文焕还揭示出陶诗所体现的“理学标宗”、“以重华、仲尼为贫士大榜样”的思想境界,即陶渊明志在儒学、以儒学作为自己人生实践所宗奉的原则,以重华、孔子作为自己人生实践的榜样,以隐逸力耕来保全生命权利、人格独立自由与尊严。总之,黄文焕《陶诗析义》在揭示陶诗艺术特色、历史内容、思想境界等三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绩。第四,从黄文焕的诗人实践、身世遭际、理学修为三个方面揭示黄文焕《陶诗析义》获得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