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天。食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发展有机农业,不仅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也不仅是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更是维护国家安全保持中华民族从总体上健康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发展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在我国,则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六大趋势:一是发展速度较快,继续保持在历史较高的发展速度上,并且在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品质改善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二是有机农业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管理水平、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有明显改观;三是基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等情况不同的特点,产业发展的区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部分地方已建成了有机农业产品集中产区,特色化、专业化趋势明显;四是发展较快的地区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相对滞后的地区发展速度也在跟进和加快,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区域发展、竞争格局;五是有机农产品市场培育工作进展加快,规则逐步形成,体系逐步完善:六是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效果初见成效。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有机农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例,我国有机食品的市场份额不足0.1%,远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有机农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尤其是在全世界面临食品安全和环境危机的今天,发展有机农业既顺应国际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本文立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严峻形势,在分析和借鉴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对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充分研究,寻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系统地梳理国内外发展有机农业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深入分析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宏观经济学理论,对如何建立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措施。主要观点是:第一、有机农业不是传统农业的简单翻版和回归,它是在总结、分析生态农业、自然农业等多种类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之后,通过去粗取精、完善创新而形成的一种内涵丰富的新型农业。致力于提高农业食品的质量、保护资源、节能减排、最终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是发展有机农业的目标。第二、农业本身是弱势产业,而有机农业由于附加了更加严格的安全和环保的责任,对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和管理要求都更高,因此成本也必然更高,发展压力更大,更显脆弱。有机农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可以使其效用同步提高。但如果没有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没有农产品质量的公示机制(如标签要求等),农产品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时,这部分提高了的效用的市场价值就无法体现,有机农产品提供者多付出的成本就无法回收,这必然会挫伤有机农业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因此,有机农业发展需要政府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配套的机制保证。另外,发展有机农业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外部性特征,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同时,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会造福全社会,因此这部分贡献应由政府实施补贴。第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步开始对“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寄予无限期待。由于有机农业不仅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同时还具有减少污染和碳排放、保护和改善环境等外部性,世界各国都在资本、资金、技术、税收等多方面对有机农业生产给予政策支持,我国也不例外。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在有机农业发展最需要扶持的初级阶段,我国政府扶持的力度、强度和广度,都亟需提升。第四、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爆出,利用博弈论理论及案例分析后,我们充分认识到,要使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仅仅依靠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是不够的,而是应该在坚持国家支持补贴的基础上,在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同时,大力弘扬社会诚信和公德,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二是建立完善政府监管体系,三是建立媒体监督体系,四是鼓励民间监督,五是打假专门队伍的建设,六是认证制度的完善和认证机构本身的监管问题。第五,通过上述举措,使得政府、生产者、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的动态博弈,从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多赢合作博弈。从而,保障和促进我国有机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