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品是每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重头戏,尤其赵本山的小品最为突出。这位来自东北农村的喜剧小品演员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自从登上舞台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不可否认的是,赵本山对小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小品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赵本山小品中的模因现象很普遍,本论文正是在模因论视域下对赵本山小品的研究,试图剖析其成功的原因。赵本山小品中的模因,包括语言模因和非语言模因,都是独特的。语言模因多数是对已有模因的引用和类推,加上东北方言的应用,使得小品的语言更加独特。另外,服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模因在小品的表演过程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这些模因符合了模因的选择标准,通过了模因复制的阶段,成功地感染了它们的新宿主,使它们自己得到了复制和传播。在模因复制的每个阶段都充满了选择,而要做出选择就离不开模因的宿主。赵本山和其他演员,作为模因的宿主精彩巧妙地表达了模因,并且使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些模因都是成功的模因,它们的应用为小品增添了光辉,把故事情节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本研究是定性研究。语料来源于赵本山历年春晚获奖小品,其特点鲜明,具有代表性。本研究作为模因理论的一种应用和补充,希望有助于小品的创作和发展。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目的、重要性、语料的搜集及方法论等问题。第二章是对小品和模因论研究的文献综述部分,并且分析了当前研究的成就和局限性,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视角。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和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涉及了模因论的相关概念、模因复制的阶段以及选择标准。第四章揭示了赵本山小品中语言和非语言模因的生成。第五章分析了这些模因如何成功地通过了模因的复制阶段,满足了什么样的选择标准。第六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指出其不足,并且对将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