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意图通过考察宋元时期东莞县地方官员在施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举措,展现彼时东莞地方的社会状况以及历史发展进程,并由此窥探宋元时期珠江三角洲历史之一面。 东莞县地处珠江口,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基层行政单位。宋元时期是珠江三角洲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大量北方移民的迁入,使珠江三角洲真正开始了开发的进程,并对后世此地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试图从民政、学政、宗教信仰等三方面对宋元时期东莞县的社会状况进行探讨。从材料来看,农业的发展以及相关的赋税问题是宋元时期东莞县民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从北宋时期开始,为了农业开发以及有效地治理百姓,地方官员皆致力于劝民事农,并为此主持修筑护田的东江堤。另一方面,对于入不敷出的县邑财政而言,农业的发展也使赋税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以缓解地方财政的压力。学政,是当时县令的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对民间进行教化,也是使百姓安于官府治理的另一个途径。东莞县大力兴建县学与推行教化大致在南宋期间,从南宋初年县令王中行致力于教化百姓,到宋理宗年间县令许巨川将理学引入东莞,逐渐将东莞县纳入理学的道统,通过科举入仕者也日渐增多。在劝农、兴学的同时,地方官员也期望通过宗教信仰体系来教化、治理东莞县,便推行城隍、东岳、南海神等受国家敕封之神明的祭祀与崇拜,然而成效并不大。其中的原因是民间有自身的信仰系统,而在君王崇佛、禅风盛行的两宋时期,这些民间的信仰又或多或少与佛教有着联系,并以佛教作为表现形式。因此,地方官员一方面保持与僧侣、寺院的来往,同时也设法将民间的信仰纳入佛教的范畴,进而使民间信仰体系进入国家的信仰体系,将百姓纳入王朝的治理之中。劝农、兴学、建构信仰系统便构成了宋元时期东莞县地方官员,尤其是县令治理当地社会的三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