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在全球癌症发病率中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在我国,肝癌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目前肝癌首选手术治疗,但手术只适用于10%30%的早期肝癌患者,且治疗效果欠佳,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2年内复发;而对于晚期肝癌患者,以介入治疗为主的化疗栓塞法亦不能明显改善其预后。近年研究表明,生物治疗,特别是分子靶向治疗在控制肝癌细胞增殖、预防和延缓复发转移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成为研究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个结构相似的生长因子家族,目前已发现的VEGF家族成员有7个,分别是VEGF-A(即通常所指的VEGF)、VEGF-B、VEGF-C、VEGF-D、VEGF-E、VEGF-F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 PLGF)。它们都是同源二聚体糖蛋白,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VEGF家族主要作用于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通过其特异性的膜受体介导实现其生物学效应,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诱导血管生成等多种功能,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大量的实验研究已证实,大部分恶性肿瘤都有VEGF家族成员的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没有或仅有极低水平的表达。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指生物体内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 dsRNA)介导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PTGS)现象,是一种ds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封闭相关基因表达的过程。然而,体外合成的长链dsRNA会产生细胞毒反应,短链RNA(2123nt)即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RNA, siRNA)可避免该情况发生。研究表明,体外合成的siRNA与内源性siRNA一样,能够发挥分解靶mRNA特异性沉默靶基因的功能。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肿瘤基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RNAi技术也在人类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靶点鉴定等方面备受青睐,并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应用RNAi技术沉默VEGF-B基因,观察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VEGF-B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阐明VEGF-B表达与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以期为VEGF-B成为肝癌临床治疗靶点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也为最终阐明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以人VEGF-B基因序列(NM003377.3)为靶基因选取3个靶位点,分别构建3个针对靶位点的siRNA质粒表达载体(S1、S2和S3),同时合成一个阴性对照质粒表达载体(NC),这些载体均能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载体转染入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在转染后48小时,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epG2细胞VEGF-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epG2-S1、HepG2-S2、HepG2-S3目的基因蛋白染色条带与HepG2-NC相比减弱。定量分析结果显示HepG2-NC、HepG2-S1、HepG2-S2、HepG2-S3的VEGF-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47±0.012,0.322±0.030,0.235±0.008,0.272±0.018。三个实验组细胞VEGF-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HepG2-NC对照组(P<0.05)。每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任两组间总体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所构建的3个质粒表达载体HepG2-S1、HepG2-S2、HepG2-S3均能抑制肝癌细胞HepG2细胞VEGF-B蛋白的表达,其中,HepG2-S2抑制效果最强,HepG2-S3次之,HepG2-S1最弱。结论:体外构建的VEGF-B基因靶向siRNA转染肝癌细胞后,能够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VEGF-B蛋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