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言学习中最有影响的个体和心理差异因素之一,动机对语言学习以及学习结果至关重要。社会教育模式将语言学习结果分为两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前者包括语言知识、技能,后者涉及自我认同变化,包括对新的文化观念、行为方式的接受,对个人身份的重新认识。尽管高一虹及其课题组致力于研究外语学习对大学生自我认同变化的影响,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变化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旨在考察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英语后自我认同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都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的研究,也为独立学院的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本研究修订了高一虹(2004)的英语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研究调查问卷,对山东省某所独立学院的360名学生进行测试,并随机抽取了12名学生进行访谈。问卷中的65个问题覆盖了学习者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动机强度和学习英语之后自我认同的变化。本文采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访谈进行了转写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内在兴趣、学习成绩、信息媒介、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和学习情景;(2)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后经历了不同类型的自我认同变化:变化最大的是自信心,这反映了外语学习情境中,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学习外语的学习者特点;其次是生产性和附加性变化,这说明作为优秀二语习得者的特征之一的生产性变化也存在于普通学习者中;再者是零变化,最后是削减性和分裂性变化,说明这两种丧失性的变化并没有成为普遍趋势;(3)动机强度与自我认同变化密切相关,动机强度高的学生因为对英语的内在兴趣更愿意学习英语,但动机强度低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外部要求或成绩动机而学习;(4)典型相关分析显示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紧密相关,最显著的是内部兴趣和生产性、自信心变化,其次是个人发展和自信心变化。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选取了山东省内一所独立学院,研究对象数量相对较少,访谈仅代表个别学生的观点和态度,并不能代表独立学院的整体情况。今后的研究可以通过扩大研究样本或采用更全面的研究方法来弥补这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