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情感既是人类品德结构形成的条件,又是品德结构中的重要要素。它是促使青少年把道德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是人们产生意志和行为的内驱力,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推动和调节作用。所以,对于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的培养必须给予特别的关注。本论文研究的主题是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主要是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根据小学生道德情感的特点、遵循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水平和规律性,研究在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具体方法,以优化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和品德内化,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科德育的实效性,加强本学科的建设。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笔者围绕本文主题开展研究所做的文献综述。学习与借鉴古今中外对于道德情感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从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两方面论述了“情感”在个体道德形成和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道德情感在学生个体品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及当前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现状分析。首先,对于情感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情感的含义、分类、特点进行了概述。其次,分别从道德情感促进个体道德知识的学习、推动个体道德的自律、驱动个体道德行为的发生、带动个体道德人格的完善阐明道德情感在学生个体品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根据笔者的观察,对于当前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道德情感培养的内容、方式、过程、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第三部分主要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角度出发进行论述:课程目标是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是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内容;课程教学为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提供各项保障措施,进而阐述本课程教学是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主渠道。第四部分在道德情感的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道德情感培养进行了策略研究。首先提出了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应符合小学生道德情感的特点。其次提出了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水平,结合课程标准阐述了如何依据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水平实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随后,进一步提出了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应遵循道德情感发展的规律性:以自我觉知为生长点——情感体验;以推己及人为发展点——情感迁移;以情感互动为提升点——情感共鸣;以情感升华为落脚点——情感内化。最后,结合笔者的教学实例逐一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具体方法:以境生情,启发情感体验:以情激情,促使情感迁移;以诚动情,推动情感共鸣;以践育情,实现情感内化;以知促情,达到情理交融。第五部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教师道德情感素养与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关系,阐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有效落实,需要教师提高自身道德情感素养、提升自身的情感教学艺术。在课改背景下,加强本学科建设,本文的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围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了相关研究;遵循道德情感发展的规律性和小学生道德情感特点、道德情感发展水平差异提出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充分重视了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对于学生发展和学科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