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实力(Soft Power),又称“软国力”、“软力量”、“软权力”,其提出者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美国国防部前部长助理约瑟夫·奈(Joseph Nye)说它是“一种吸引力,让别的国家不由自主跟随你”,有学者将之称为“在全球化时代游荡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一个幽灵”,近年来,该论越发受世人关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所表现出来的“硬实力”,而且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把文化定义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的话,那么,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就包括了政治、外交、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哲学、法律、语言、宗教、艺术等等,而所有这些东西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就构成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作出一系列布署和举措,取得了丰硕成果。党和政府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了战略高度,积极整合国家传统文化价值,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化,努力实现文化现代化。在实践上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从国际制度的挑战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成功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对国家软实力进行外在“包装”。近几年来国家软实力提升亮点频出:“新安全观”的提出与实践、要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积极斡旋六方会谈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极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第一品牌——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了见证中国软实力的集大成者的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等等。与此同时,党和政府提升了国家软实力的重大价值。正确处理好了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关系,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既弘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我们的渐进式改革发展模式为国家软实力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对世界产生出了“溢出性效应”,我们的“北京共识”是不同于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的。我们开始成为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者,逐步掌握了参与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为中国树立起了负责任、建设性、可预期性的国际形象。当然,我们在软实力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的阶段,特别是在非政府组织方面,在国际舞台上看不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身影,是我们今后要逐步改进的工作领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尊重国际惯例的基础上,依照自己的道德标准,积极主动承担与中国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第二,软实力的辐射和渗透应该要有针对性。第三,软实力与硬实力也应相辅相成、互为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