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苹果树腐烂病菌等11种植物病原真菌为试菌,利用生物测定法,评价了腰果壳油的抑菌活性,并对其中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以甘蓝蚜虫为试虫,测定了腰果壳油的杀虫活性,并通过助剂筛选,成功研制5%腰果壳油水乳剂;建立了腰果壳油含量的高效薄层色谱(HPTLC)分析方法,完成了腰果壳油水乳剂热贮稳定性等质量性能的测定和评价;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初步明确了腰果壳油植物源杀虫制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腰果壳油抑菌活性的生物测定:抑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浓度为2.5g/L的腰果壳油对11种供试植物病原菌的48h抑制率为8.793.2%,抑制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苹果树腐烂病菌、葡萄黑痘病菌、茄褐纹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枣炭疽病菌、葡萄灰霉病菌、苹果轮纹病菌、梨黑星病菌。其中,腰果壳油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茄褐纹病菌、葡萄黑痘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48h EC50分别为0.169g/L、0.363 g/L、0.825 g/L、1.716g/L、1.893 g/L和3.642g/L。2.腰果壳油抑菌有效成分的初步分离:腰果壳油通过薄层色谱分离,获得了1、2、3号三个单体化合物。以番茄枯萎病菌为供试植物病原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浓度为0.4g/L的腰果壳油及分离出的1、2、3号单体化合物对供试菌的菌丝抑制率分别为21.3%、67.5%、63.8%、5.0%。可见,1、2号物质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3号物质基本上没有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判断,腰果壳油中的抑菌活性有效成分为1、2号物质。有关腰果壳油抑菌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3.腰果壳油杀虫活性的生物测定:腰果壳油对卤虫的24h LC50是0.009g/L,对蚜虫的LC50是10.692g/L。将腰果壳油与化学杀虫剂吡虫啉按质量比分别为1:600,1:300,1:150,1:75,1:25等不同配比进行混配,对蚜虫的LC50分别为0.50 g/L、0.31 g/L、0.21 g/L、0.26 g/L和0.34 g/L,明显低于腰果壳油和吡虫啉单用的LC5(010.69 g/L、0.55 g/L)。上述五种配比下的共毒系数分别为403.1、639.5、875.7、652.8、354.1,均远大于120,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其中,当腰果壳油与吡虫啉按质量比1:150混配时,共毒系数最大,对蚜虫的增效作用尤为显著。4.腰果壳油含量HPTLC分析方法的建立:将一定的腰果壳油样品点样于GF254薄层板,正己烷/二氯甲烷(3/7,v/v)展开15mm,再用正己烷展开25mm,高效薄层扫描仪测定(扫描波长为210nm)。该方法下,腰果壳油中3种物质的Rf值分别为0.13,0.35,0.66。在2μg/斑点20μg/斑点的浓度范围内,被测组分含量的对数值与对应的色谱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分别为y=2723.4ln(x)+858.88 ( R2=0.9806 )、y=2137.5ln(x)-1289 ( R2=0.9300 )和y=6532.4ln(x)+4619(R2=0.9634)。方法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在0.15.0%的不同添加浓度下,腰果壳油的添加回收率为97.9%101.9%,变异系数为2.12%3.77%。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含量分析的要求。5.腰果壳油水乳剂(EW)的研制及质量性能评价:以腰果壳油为主成分,通过乳化剂等助剂的筛选,得到腰果壳油EW制剂的配方:腰果壳油5%,乳化剂用量12%,二甲苯5%,其余助剂3%,加水补足至100%。对5%腰果壳油EW分别进行热贮、冷贮、冻熔及稀释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剂不出现分层、沉淀、析油、析水等现象,制剂中腰果壳油的热贮分解率为7.9%,小于10%,符合水乳剂的质量性能标准。6.腰果壳油水乳剂的田间药效试验:5%腰果壳油EW稀释100倍、300倍、500倍,对蚜虫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效。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大,防效逐渐降低。施药后1d的防效分别为56.5%、32.8%、10.1%。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防效逐渐增加。施药后5d的防效分别为89.9%、57.1%、29.8%。腰果壳油EW稀释100倍施药后5d,对蚜虫的防治效果相当于对照药剂吡虫啉WP稀释2000倍施药后3d对蚜虫的防效。可见,腰果壳油对蚜虫虽具有一定防治效果,但远不及化学农药吡虫啉好。鉴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腰果壳油对于吡虫啉等化学农药的杀虫活性具有较强的增效作用,因此开发腰果壳油与化学杀虫剂的混用制剂将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