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公平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共识,而粮食主产区的收入公平更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粮食主产区具有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并提供了中国70%以上的商品粮供给。2013年,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粮食主产区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粮食种植。由于粮食产业属于弱质产业且具有公共品的性质,因此,粮食主产区的全部经济效益在完全市场机制下未能全部转化为收入。粮食市场改革至今,国家针对粮食生产也建立了初步的补偿制度,但要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粮食主产区的收入水平,并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群众基础,还要在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深入发展和健全针对粮食主产区的特殊性收入保障制度。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别选取粮食主产、主销与平衡区的代表性省份,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均财政收入与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多元线性模型,对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粮食产量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分析,发现粮食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负相关,而国家政策性地将一些区域作为粮食主产区,并限制其工业及服务产业的发展,这也阻碍了其非农产业的收入,因此,国家应对其收入进行相对公平的补偿。在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2000年至2012年数据的基础上,对一些参数和数据进行了相应处理,同时基于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支出水平,将不同的粮食产、销区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提出了基于收入公平的补偿标准。通过对模型和补偿标准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能够提高粮食主产区收入水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粮食主产区收入水平的提高做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