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混杂3D机织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1987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只能将纤维混杂来达到这一要求。此外,目前碳纤维的价格昂贵,而且我国碳纤维的大规模开发应用还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进口产品,因此对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碳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细度,对两种纤维的混杂方式进行了合理的设计,通过分析正交结构、准正交结构、角连锁结构和开放式结构等四种典型3D机织结构,并采用这四种结构单位为基础设计成六边形空芯结构和三层角链锁两种结构。在普通的剑杆织机上成功试织了20块混杂3D机织物。利用真空辅助成型工艺制成碳纤维混杂3D机织复合材料板材。并对碳纤维混杂3D机织复合材料板材进行拉伸性能和抗冲击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纱线包覆原理的分析,探索采用纤维一步包缠技术在混杂纤维表面包缠涤纶长丝以解决混杂纱线在织造过程中易起毛断裂的问题。通过扫描照片对混杂纤维包缠情况的分析表明涤纶长丝有效地保护了混杂纤维。   (2)给出空芯结构和普通3D结构中不同组分纤维混杂时混杂复合材科纤维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对制成的板材进行了相关计算,得到了各个板材的纤维体积分数。其中空芯结构的体积分数范围在30.19%~42.11%之间,角连锁结构的体积分数范围在42.86%~57.79%之间。   (3)对碳纤维混杂3D机织复合材料板材的拉伸性能研究表明:碳纤维混杂3D机织复合材料断裂伸长率随着混杂纤维中涤纶含量上升而逐渐提高,并且要远远好于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表现出了明显的混杂效应;试样的经向抗拉强度与混杂纤维中涤纶含量呈二次方关系,当涤纶含量为55.125%时抗拉强度最低,此时材料发生二次断裂;试样拉伸弹性模量与涤纶百分含量呈三次线性关系,在涤纶含量于24.24%~74.49%时产生了明显的混杂效应。   (4)本文对碳纤维混杂3D机织复合材料进行两种冲击测试--准静态冲击测试和落锤冲击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发现:试样的单位吸收能量与涤纶百分含量都成近似的二次方关系,碳纤维混杂3D机织复合材料单位吸收能量最大值要大于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即在其他参数相似的前提下,通过碳纤维和涤纶合理混杂,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产生正的混杂效应。
其他文献
我国镍氢电池隔膜主要依赖进口,制约了我国镍氢电池的生产和价格,因此研制用于镍氢电池隔膜生产的磺化机是非常必要的。   本论文主要研究设计工作是:   研究了耐高温强酸
随着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因素的增加,构建企业经营计划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全方位阐述了新时期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以及相关问题,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企业经营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化销售企业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提出完善风险管理观念、构建科学性的管理体系、改进风险评估机制及多环节风险控制四项改善石化销售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对
蜗轮蜗杆-圆锥齿轮减速器是普通减速器中的一种常见的减速装置,用于传递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通常两轴交错角为90°。在一般蜗轮蜗杆传动中,都是以蜗杆为主动件,特点是外廓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运作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企业必须运用信息化技术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本文研究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CAPP)和成组技术的理论知识以及应用成果,发现机械制造企业应用这两种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工艺设计效率有显著的成效。因此,本文将两者相结合
弯管数控加工因具有高效、精确、稳定等工艺特点已经在航天、船舶、汽车等制造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弯管加工具有加工行程比较长、弯管空间形状复杂、参与加工运动的
内衣作为服饰家族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品种,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针织物由于具有吸湿透气性好、弹性和拉伸性佳等优良的服用舒适性而占据了九成的内衣市场。不过人们对针织内衣青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制造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及产品利润薄的危机.制造业要开拓销售市场,也要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制造业正在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存货管理也
联合收割机作为粮食作物收获的主要机械设备,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国产联合收割机因设计水平不高导致可靠性较差,在收割过程中故障率较高,无故障作业时间短,这些问题已经
优质超强筋抗穗发芽小麦品种龙麦39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2019年更名为作物资源研究所)小麦品质育种团队以光温生态育种和品质育种理论方法为指导,利用生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