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移植已成为救治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在临床肝移植中,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难以避免,是引起术后肝功能不良的重要因素。如何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临床肝移植的研究热点之一。21世纪初Kniepeiss[1]等首次报道,背驮式肝移植术中采用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法可改善早期移植肝功能,减少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INF)及再灌注后综合征(PRS)的发生率。然而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在原位肝移植中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对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机制报道尚少。本研究拟通过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原位肝移植与门静脉正向灌注法原位移植的同期、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对术中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目的对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灌注法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50例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5例,采用经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即在吻合门静脉前先开放下腔静脉,然后再吻合门静脉、肝动脉;对照组25例,采用经门静脉正向灌注法,依次开放下腔静脉、门静脉,再吻合肝动脉。两组分别于下腔静脉阻断前(T1)、下腔静脉开放前(T2)及下腔静脉开放60分钟(T3)取外周血,两组血均行肝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IL-1)检测;两组分别于下腔静脉开放前(t1)、下腔静脉开放25分钟(t2)、下腔静脉开放60分钟(t3)取供肝组织,两组标本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TNF-α和IL-1的表达。光镜下计算肝细胞水变性、坏死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百分比;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TNF-α和IL-1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①在手术时间、供肝冷缺血时间及供肝热缺血时间两组无差别(P>0.05),而实验组的下腔静脉阻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有显著性;②ALT、AST、TB及GGT在T1、T2时间点两组无差别(P>0.05);而在T3时间点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③TNF-α和IL-1在T1时间点两组无差别(P>0.05),而在T2、T3时间点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④在t1时间点的肝细胞水肿、肝细胞坏死百分比和炎性细胞浸润百分比两组没有差别(P>0.05);在t2、t3时间点实验组的肝细胞水肿、肝细胞坏死百分比和炎性细胞浸润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⑥在t1和t2时间点两组肝组织中均未检测TNF-α和IL-1阳性表达,而在t3时间点两组均检测出TNF-α和IL-1阳性表达,但实验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弱。结论与传统的门静脉正向灌注法相比,下腔静脉逆灌注法不仅可以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减轻机体全身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