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相当多的农村地区仍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这种状况下,中国的农业生产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是个现实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也是现实问题,问题的核心是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农业农村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关键性根本性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动态的整理分析,在农业产业化理论、人才开发理论、人才流动理论指导下,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模型分析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进行系统研究。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寻找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人才开发路径。具体目的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通过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探讨符合中国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的相关理论,以期丰富并拓展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人才开发相结合的理论研究;二是借助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和实地调研,探寻中国农业产业化人才发展规律,可望提出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策略,以系统化的综合开发带动广大从业者的整体素质提升;三是系统分析农业产业化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人才开发的主要任务、目的、内容、重点以及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等问题,旨在为设计和制定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方案的有关机构和部门提供基本思路。
论文划分为四个部分共六章:
第一部分(第1章),论述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产业化人才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和述评,阐明本研究的设计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第2章),论述农业产业化理论、农户行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人才团队理论、人才流动理论及其对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的意义,重点从人才对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贡献的角度,界定农业产业化人才的概念。
第三部分(第3章),对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人才演进及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当前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人才现状,剖析农业产业化人才匮乏产生的问题根源,并提出开发产业化人才的出路。
第四部分(第4、5章),详细论述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的设计思路。首先,在分析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对农业产业化及其人才类型进行细分,提出单一农产品生产产业化人才、综合农业生态产业化人才和城乡统筹区域产业化人才的层次划分模式,分析各类人才参与产业化的目的和任务,各层次产业化人才开发的目标、重点以及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并就产业化各层次间及产业化人才间的关联性进行论证。其次,构建开放的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中心,分析该中心对农业产业化人才进行教育、培训、流动、服务、评价的作用影响。再次,探讨人才开发的几种实现路径。一是,建立并完善服务于产业化发展的教育体系。通过调整农村基础教育目标、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应用领域、增强农业高等教育适用性,构建起基于完善农村教育体系的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模型。二是,建立并完善农村产业化人才“回流”体系。通过构建基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人才“回流”模型,力求实现诸如规划管理、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等紧缺人才的回流。三是,提出三种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的主导模式,即:公共教育培训主导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主导模式和区域人才孵化平台主导模式。旨在依据产业化发展各阶段和各层次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侧重,合理设计并实施人才开发,通过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实际中的干中学等培养形式,将人才开发与实际贡献有效地结合起来。
第五部分(第6章),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并就其中的不足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进行总结,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充实完善。
“三农”问题在我国国家全局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农业产业化人才的开发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农业产业化人才开发体系的研究,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力求从数量、结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开发产业化人才,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寻求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