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就腮腺后下极直径小于3cm的良性肿瘤采用绕下颌角小切口、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及腮腺主导管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通过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剩余腺体组织分泌功能的保存情况,探讨该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19年6月,宁医大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1例腮腺后下极直径小于3cm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采用绕下颌角小切口、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耳大神经及腮腺主导管,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同时从既往归档病历(2017年2月~2018年4月,手术后至少半年)随机选取23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腮腺后下极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及门诊预约复诊的形式随访观察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术后暂时性面瘫、耳垂及术区皮肤麻木、Frey综合征、术区瘢痕隐蔽性及术区凹陷畸形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例术后残留腮腺组织唾液分泌情况,从而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4例腮腺手术患者,两组病例术后随访6~32个月。病例组采用绕下颌角小切口、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及腮腺主导管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采用“S”形切口,常规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病例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76±0.73)小时,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2.12±0.38)小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2<0.05)。病例组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19.04%,对照组暂时性面瘫发生率为52.17%,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49<0.05)。两组术后瘢痕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病例组平均得分为(9.181±0.669),对照组平均得分为(8.239±0.705),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05)。术区凹陷满意度评价,病例组17人表示满意,3人表示较满意,1表示人不满意,对照组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为10人、8人和5人,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05)。味觉出汗综合征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病例组与对照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主观评价:P=0.036<0.05;客观评价:P=0.022<0.05)。病例组20例患侧腮腺分泌功能保存良好,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患侧腮腺分泌功能丧失,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05);病例组耳垂及术区皮肤麻木发生率为23.81%,对照组为30.43%,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622>0.05)。涎漏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总体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1、腮腺后下极直径小于3cm的良性肿瘤采用绕下颌角小切口,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操作简单,术区瘢痕隐蔽,美观性良好。2、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手术时间缩短,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保留剩余腺体组织分泌功能。3、保留腮腺咬肌筋膜、缝扎腮腺残端,并将腮腺残端与胸锁乳突肌1/3前缘及二腹肌后腹拉拢缝合,形成屏障作用,降低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改善术区凹陷畸形,较好的恢复面部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