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腺肌病是经产妇较为常见的良性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子宫增大,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严重的影响到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在治疗上西医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及介入治疗,除子宫全切术的根除性治疗外,其他方法治疗后的疗效不甚满意,且复发率高,副作用大,不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子宫腺肌病属中医的“痛经”、“癥瘕”等范畴,而中医药在治疗痛经、癥瘕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和特色,且副作用小,病人容易接受。目前对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辩证分型及中药治疗颇多,但对中药用药规律和证候及体质的论述较少。我们通过文献搜集及临床调查,试图探讨子宫腺肌病的中药用药规律及其常见证候与体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并可通过纠正偏颇体质来预防该病的发生。目的:本课题主要对子宫腺肌病的中药用药规律以及对常见证候、易感体质调查,找出药、证、体之间的共同点或相关性,期望通过辨病、辨证、辨体三者结合,治病与防病同治,规范化治疗,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主要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出1998-2012年间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文献,筛选出口服中药方、病例数大于等于25例、有效率大于等于85%的文献64篇,共涉及方剂84方,其中有计量的方子53方,对其中涉及的中药出现频次、总剂量、药性、药味、五脏归经进行录入、统计,分析出子宫腺肌病的中药用药规律。并收集来源于2012.1—2013.1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妇科门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共107例及体检的健康人100例,对病例组的一般情况、证候、体质及对照组的一般情况、体质进行调查,并把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中,再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子宫腺肌病的用药主要以活血化瘀药及补虚药为主,具体以活血行气止痛药及补血药最多,用药以苦、辛、甘、温、平、凉为主。2、子宫腺肌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3、子宫腺肌病发病以35—44岁的经产妇为主,多合并子宫肌瘤,月经周期多正常,超重、长期脑力劳动、极少运动、喜食辛辣、甜品、多次宫腔操作者占多数。4、子宫腺肌病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其次是肾虚血瘀偏于肾阳虚为主。5、子宫腺肌病的体质以气郁质、阳虚质为主,其次是气虚质、血瘀质。结论:1、子宫腺肌病的病理实质是瘀血,病因以瘀、虚为主,病机以气滞、血瘀、气虚、血虚的气血失调为主,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性属虚实夹杂。2、中医药治疗上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补虚为法。3、子宫腺肌病的证候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为主,寒证多于热证,易感体质是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4、证候与体质间存在标本相关性及因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