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家兔模型,研究新型气管导管----TiO2/PVC(二氧化钛/聚氯乙烯)气管导管在抗细菌生物被膜(BF)形成中的作用,以新西兰白兔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活体气道环境下新型气管导管的实际抗菌和杀菌性能,为后期的临床实验提供基本实验参数及依据。方法将待用气管导管内表面以相同浓度细菌粘附后插入已麻醉的新西兰白兔气管内并行机械通气48小时,建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家兔模型。健康新西兰白兔32只,按插入气管导管类型及光照处理的不同方式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C组(n=8),动物经口插入标准PVC气管导管,不经光照处理;T组(n=8),动物经口插入TiO2/PVC气管导管,不经光照处理;C+uv组(n=8),动物经口插入标准PVC气管导管+气管导管内表面紫外光照射。T+uv组(n=8),动物经口插入TiO2/PVC气管导管+气管导管内表面紫外光照射。机械通气48小时后检测气管导管表面、动物气道及肺组织细菌负荷量,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检测气管导管表面细菌生物被膜,最后行肺组织病理检查并量化评分,比较各组间上述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T+uv组气管导管表面的铜绿假单胞菌及所有需氧菌的活菌数量菌与其他各组比较明显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uv组动物呼吸道及肺组织的细菌负荷量与与其它各组动物比较有显著的不同,表现为所有在肺组织及气管内定植的需氧菌、铜绿假单胞菌数量的显著减少(P<0.01)。电子扫描电镜观察T+uv组气管导管表面形成的细菌生物膜平均厚度明显小于其它各组(P<0.01)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检测,T+uv组气管导管表面形成的细菌生物膜平均厚度明显小于其它各组(P<0.01).各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T+uv组动物肺组织与C组相比较,肺组织损伤评分明显较低(P<0.01)。结论光活化TiO2/PVC气管导管可明显抑制其表面细菌生物被膜生成,有显著的抗细菌污染作用。